外兴安岭
外兴安岭(英语:Stanovoy Range;俄语:Становой хребет)又名兴安岭,是兴安岭的组成部分之一,太平洋与北冰洋水系的分水岭。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阿穆尔州和萨哈(雅库特)共和国之间,西起外贝加尔山地,东至朱格朱尔山脉,是近于东西走向的弧形山系。全长700千米,宽约100~180千米,最高峰海拔2412米。
外兴安岭形成于西伯利亚地区板块南缘的陆壳俯冲作用,晚侏罗世时又受碰撞作用影响抬升了较大的高度。总体山势平坦,只有其上端呈阿尔卑斯式山形。属亚寒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且集中于夏季,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温暖。外兴安岭为阿穆尔河(黑龙江)的支流结雅河和阿尔丹河及其支流乌丘尔河的发源地,自然植被多为云杉、偃松等,山脉内有三种动物群,稀有保护物种雪羊也栖息在此地。
最初唐朝在外兴安岭南坡设大室韦部,元、明、清代也逐步在外兴安岭其他地区部署辖地。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石大兴安岭(外兴安岭)为界。19世纪后,俄罗斯帝国不断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迫使清政府于1858年签订《中俄珲条约》,将外兴安岭吞并至俄罗斯领土。外兴安岭孕育了古老的雅库特文化,还分布着托金斯科-斯塔诺夫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区。
命名
关于“外兴安岭”一词的来历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它源于满语,“兴安”意为“极寒处”,“岭”即满语“阿林”,其意为山。一种是它源于中华民族原始祖先的共同母语——犬鹿氏的语言词汇,由*hiyan(兴)-*han(安)构成复合词,“兴”(*hiyan)为该山的本名,“安”(*han)为“山”之意。“兴安”即“犬山”之意,是“犬氏”所居而得名者。据《开原新志》记载,外兴安岭古称“北山”,中国亦习惯将外兴安岭称为“石大兴安岭”。
此外,外兴安岭俄语称“斯塔诺夫山脉(CraHoBoй xpeser)”。这一名称源于俄语станoвнться(动词,意为停止、停住),指俄国侵略者向中国黑龙江畔推进时,面临此大山难以逾越,故名。
位置境域
外兴安岭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阿穆尔州和萨哈(雅库特)共和国之间,是太平洋与北冰洋水系的分水岭。西起外贝加尔山地,东至朱格朱尔山脉,是近于东西走向的弧形山系。全长700千米,宽约100~180千米。外兴安岭呈东北-西南走向,大约在北纬56°一线。
成因
太古代及元古代
太古代末,西伯利亚古陆核的陆壳尚未连成一片。早元古代末发生的构造作用使早元古代地层发生褶皱,并焊接在太古代古陆核之间及外缘,形成元古西伯利亚地区板块;同时陆壳范围扩展,元古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已至外兴安岭一带。由于中、上元古界在元古华北板块和元古西伯利亚板块上均为稳定型沉积,而且其沉积物的岩石组成十分相似,因此学者推测在晚元古代以前,元古华北板块与元古西伯利亚板块很可能已经拼合一起,形成原始泛大陆。在原始泛大陆形成后,又是一次全球性水平拉伸所导致的裂谷作用导致原始泛大陆分裂解体。大约在600Ma前的震旦纪,大陆裂谷的扩张导致元古华北板块与元古西伯利亚板块分裂,形成沿外兴安岭发育的近东西向断裂带。
古生代
震旦纪到早寒武世期间,西伯利亚地区板块南缘居于被动型(大西洋型)大陆边缘。早寒武世晚期,古蒙古洋板块北缘向西伯利亚板块俯冲,使陆缘沉积岩系褶皱,并拼贴在西伯利亚板块南缘,成为大陆边缘增生皱带,西伯利亚板块南部古大陆边缘由被动型转化为主动型。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发育沟-弧-盆型主动型大陆边缘,古蒙古洋板块多次向陆壳俯冲,从而导致西伯利亚板块向大洋方向以弧型陆缘山系形式迅速向南增生。
中生代及新生代
晚侏罗世时外兴安岭受碰撞作用影响而抬升了较大的高度。独立的外兴安岭褶皱地块区与西伯利亚地区地台上裸露的结晶基底构成阿尔丹-外兴安岭地盾。朱格朱尔-外兴安岭地块位于阿尔丹-外兴安岭地盾南部,出现大量的中生代花岗石岩浆活动,地壳厚度达千米,产出最深的地壳底盘赋存于外兴安岭地区。外兴安岭在第三纪发生隆起,并表现为南北方向的挤压,山脉的南北两侧还产生了许多逆掩断层。
地理特征
气候
外兴安岭属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相对温暖。年平均气温为7℃,一月平均气温在-30℃~-37℃左右,地面积雪较厚;七月平均气温在10℃~20℃左右,海拔500~600米处气温不超过15℃,山谷处气温更高,可达16℃~17℃。在夏末,夜间土壤会出现结冰现象。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山脚下年降水量约600毫米,高山上年降水量约1200毫米。外兴安岭分布有永久冻土层,夏天仅表面融化。
地质
地质构造
外兴安岭属西伯利亚地区地台,阿尔丹外兴安岭地盾。外兴安岭的褶皱基底为高度变质杂岩,主要由下太古宇麻粒岩相的变质岩构成,某些地方贯入了较年轻的侵入体。另外,个别断裂带还有含变质沉积岩和变火山岩的上太古宇杂岩。
岩石地层
从早元古代开始,外兴安岭褶皱带便形成了发育比较完整的岩浆建造组合,即卡累利旋回岩浆岩。早期包括细碧角斑岩-辉绿岩建造、变基性火山石建造、辉长岩辉绿岩建造,主要分布于拗陷带轴部和断裂带附近。中期中酸性侵入岩广布外兴安岭褶皱带,以斜长岩类为主,主要为拉长石岩、中长岩、奥长岩,其次为辉长斜长岩、辉石岩等,岩体中含有结晶片岩、角闪岩、含橄榄石辉长岩类的残体。晚期中酸性岩的侵入多产生于上叠盆地和地堑向斜中,形成“片麻岩花岗石”层,包括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建造、花岗岩-淡色花岗岩建造。此外,外兴安岭褶皱带还分布有晚期辉长岩、辉长辉绿岩、橄榄辉长岩等基性、超基性岩。
矿产资源
外兴安岭主要有金、、稀有金属等多种矿产资源。北斯塔诺夫带是外兴安岭的一个主要成矿带,也叫北斯塔诺夫中生代地拱一块断成矿带。其范围内已发现有金-银、金-硫化物、铜(铜-钼)-斑岩等矿石建造的矿床。
地形地貌
外兴安岭大部分山地海拔为1500~2000米,山势平坦。火山活动使其形成结构熔岩高原,南部的山坡呈微斜状,北部有一些冰川式地形,如冰破湖等,上端呈阿尔卑斯式山形。外兴安岭的最高峰为斯卡列斯特戈列次山,海拔2412米。
水文
冰川
外兴安岭有少量冰川,面积在15平方千米左右。
河流
结雅河又名“精奇里河”,发源于外兴安岭东南侧海拔2000米的山地,是远东与阿穆尔州的第二大河,阿穆尔河左侧(俄罗斯境内)最大的支流。总长1242千米,流域面积23.3万平方千米,平均年径流量为59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为1870立方米/秒。结雅河流域面积占阿穆尔州总面积的 64.38%,汇入阿穆尔河的流量占阿穆尔河年径流量的17%以上。结雅河年径流量的季节分布极不均匀,冬季水位很低,流量不到2立方米/秒,河水在冰下勉强流淌;夏季水位很高,流量增至700立方米/秒,河水常常泛滥成灾,淹没村庄、田野和公路。汛期一般在6~8月,有时还持续到9月。结雅河水的补给主要靠雨水,占69%;其次是融雪,约占26%;地下水补给占5%。
阿尔丹河发源于外兴安岭北坡,是勒拿河右岸最大支流,主要支流有乌丘尔河、阿姆加河等。阿尔丹河流经阿尔丹高原及勒拿河沿岸高原,在雅库茨克以北160千米处注入勒拿河,全长2273千米,流域面积72.9万平方千米,河口处年均流量为5110立方米/秒,年径流量为161.1立方千米。托莫特地区以下可以通航,冰封期长达6~7个月,沿河主要码头有托莫特、乌斯季马亚、汉德加等。
湖泊
外兴安岭境内没有大型湖泊,只有数千个镜面面积小于1平方千米的小水体,最大的湖泊为大托科湖。
大托科湖位于外兴安岭的永久冻土区,是由于冰川作用形成的冰破湖,形状呈圆形,平均深度42米,最大深度80米,镜面面积为82.6平方千米。大托科湖地区的冬季持续7~7.5个月,冬季平均气温为-30℃~-32℃;夏季降水量大,平均气温为17℃~19℃。湖区地震活跃,所发生的强烈地震可能与冰期冰川的形成和融化有关。
土壤
外兴安岭位于亚寒带地区,气候冷湿,山地土壤的垂直分异不明显,垂直带普较简单。其基带土类为山地灰化土,亦称暗棕壤,是淋溶性棕化土壤的一种。此外,随着海拔升高,高山苔原带还会出现山地冰沼土。
生物多样性
植物
由于土地长期冻结,壤中国水电凝固,树木不能吸收,形成生理上的干旱,况且营养期很短,所以外兴安岭大部分生长着以落叶松属为主的乔木群落。群落中主要的种类为亚高山植物和高山植物,乔木层的种类成分非常贫乏,层次简单,藤本附生植物也不发达,为风媒型森林。主要树种多为针叶树,其中以松科落叶松属的兴安落叶松和松属的樟子松等高大乔木为代表,另外还有偃松、冷杉属和云杉等。
动物
外兴安岭的典型动物有:狼、狐属、棕熊、北极狼獾、貂、黄鼬、白鼬、水獭亚科、猞猁、驼鹿等。来自堪察加半岛地区(野猪)、东西伯利亚地区(唇足纲、松鼠、麋鹿)和高山地区(鹌鹑、雪鸮、驯鹿)的三种动物群相互渗透;阿穆尔动物群的代表,驼鹿乌苏里江亚种偶尔会出现在中部山地及河谷地区。另外还有稀有保护物种雪羊栖息在丘陵和冻原地带。
自然保护地
自然灾害
外兴安岭位于萨彦-贝加尔断裂带,因此自然灾害以地震为主,历史上地震活动水平高。1725-1862年间,该地区曾发生过5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包括一次8.2级地震,此后地震活动水平没有超过7级。1960年1月至1997年6月,该地区共记录到110728次地震,但大多为浅源地震。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中国
元代称外兴安岭为北山,并在此地设置北山兀者部,属辽阳等处行中书省管辖。
明代在外兴安岭地区卜鲁河上游(博罗穆丹河、博罗术达河畔)设置卜鲁河卫,统管外兴安岭地区军政事务。另在外兴安岭东段兀的河流域(兀底河、乌第河,今俄罗斯称乌达河)设置兀的河卫,统管外兴安岭东部沿海地区的军政事务。
清代,外兴安岭地区属黑龙江将军辖地。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石大兴安岭(外兴安岭)为界:“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境应归俄国管辖”。从此,外兴安岭成为中、俄两国的界岭。进入19世纪以后,沙俄不断入侵中国黑龙江省流域,非法占领黑龙江下游地区和库页岛,进而向黑龙江中、下游推进,迫使清政府于1858年签订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将中俄边界由外兴安岭南移到黑龙江,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被俄国吞并。从此,外兴安岭的名字在中国疆域版图上消失。
俄国
1643年,哥萨克骑兵人开始入侵外兴安岭地区。1806年,俄国陆军上将多夫列得到指令,要对今后是否可在阿穆尔河和外兴安岭之间的地区开展小规模秘密考察提出结论。1844年,自然和地理学家米登多尔弗受俄国科学院委托,率探险队在外兴安岭一带进行考察,提供了该地区准确的地质资料。
人口与民族
外兴安岭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大多数人口都聚集在阿穆尔河沿岸、结雅河流域及阿穆尔州的铁路一带,其它区域人口非常稀少。就民族成分来说,俄罗斯人占65%,乌克兰人占26%,白俄罗斯人占4%。此外,这里还居住着大约60种其他民族,但人数很少,主要是以雅库特族和埃文基族为代表的土著居民,都聚集在北部地区。
经济贸易
外兴安岭地区以煤炭工业、森林工业、采金业等为主。当地居民除以维护阿穆尔公路及铁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经济区太平洋石油管道和商业狩猎为职业外,大多从事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工作(以黄金为主)。此外,埃文基自治区的驯鹿养殖业也占有重要地位。
交通运输
阿穆尔公路全长2165千米,于1966年苏联部长会议下令建设,1978年开始动工,2004年2月全线贯通。阿穆尔公路将西伯利亚地区与远东联结在一起,把远东地区纳入全俄的统一运输体系,还成为了第二条泛欧运输走廊(巴黎-柏林-莫斯科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一部分,也把整个俄罗斯纳入了世界运输体系当中,是真正意义上的跨世纪工程。
贝加尔-阿穆尔铁路简称贝阿铁路,长达4300千米,穿过跨西伯利亚铁路以北200~500千米的泰加林,连接瓦尼诺和泰舍特。从瓦尼诺到阿穆尔河畔共青城的部分铁路为单线非电气化铁路,虽然通过库兹涅夫山口的28%的坡道被认为是运输瓶颈,但结合2022年以来该铁路的货物量情况,贝阿铁路仍有多余的运力。
科考研究
1638年俄罗斯地质学家瓦西里·达尼洛维奇被任命派往雅库特地区,率探险队证明了外兴安岭的可通行性,并找到了银、铜、铅等矿藏资源。19世纪中期,俄罗斯自然学家亚历山大·费多罗维奇访问该地区并根据材料绘制了相关地图。20世纪后,俄罗斯科学家们对外兴安岭的地质、地貌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调查,相关研究发表在《野兽》(1912年)、《劳动》(1969年)等期刊上。
环境问题与保护
因采矿和运输、工业建设,外兴安岭的土地结构和生物多样性都遭到了破坏。破坏的土地结构主要集中于矿区、道路和工业场地。阿穆尔公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经济区太平洋石油管道的运营造成了石油产品污染景观;山脉内的山谷景观也因采金场的挖掘技术几乎完全改变,泥沙径流急剧增加。在工业开发区,河流受到严重污染,使水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地球化学指标发生了重大变化,植被的物种组成变化,水生生物数量大量减少。另外,采矿还破坏了驯鹿牧场,使外兴安岭地区的动物被迫改变迁徙路线。
俄罗斯联邦政府指出,要保护独特水体,采取措施清理阿穆尔河等水域的垃圾;同时将增加自然保护地面积、再次引入稀有动物品种、在国家公园内建设生态旅游基础设施;以及保护森林,包括在所有被砍伐的地区进行森林种植等。
风景名胜
外兴安岭的山地旅游资源以自然保护区为主,最具代表性的即托金斯科-斯塔诺夫国家公园(Токинско-Становой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парк)。
托金斯科-斯塔诺夫国家公园(Токинско-Становой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парк)位于外兴安岭南坡、阿穆尔州泽伊区,建成于2019年12月20日,占地近2.5万公顷,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公园的前身是区域保护区,但由于这里栖息着大量珍稀动物雪羊,故俄罗斯科学家们花费了10年时间将此地改为联邦国家公园。公园内有山地森林和独特的高原冻原,还生长着大量的稀有植物。另外,这里是埃文基自治区进行传统自然管理的地区,狩猎活动和放牧驯鹿都可在此进行。目前,托金斯科-斯塔诺夫国家公园已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以及阿穆尔州和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的红皮书。
相关文化
雅库特文化
公元1000年左右,由于蒙古族的排挤,一部分骨利干人沿勒拿河北省迁,经过几百年时间,到公元14~15世纪形成了现在的雅库特民族。雅库特族在1917年就把革命前所用的教会俄罗斯字母改为拉丁字母,可直到当地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雅库特地区的罗马化雅库特文字才开始实际使用。这种文字还未统一起来,仅仅包含适合于雅库特语的国际音标。此外,国外最早的玉器也来自雅库特文化,为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玉斧和玉环。
文学
1851年,达斡尔族文人敖拉·昌兴创作了叙事诗《巡边记》,讲述他当年巡察中俄边境的经历,其中便提到了外兴安岭。这次巡边是清政府推行巡边制度以来进行巡察的第162次,敖拉·昌兴也是咸丰年间第一位奉朝廷之命巡边的呼伦贝尔市领队者。由于这是清政府在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在黑龙江省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及乌第河地区行使国家主权的重要历史见证资料,受到国家有关方面的重视,因而该文现被作为国家一级文物保存在黑龙江省博物馆。
参考资料
Stanovoy Range.Britannica.2024-03-20
你好,勒拿河⑤|外兴安岭.岳阳日报客户端.2024-03-19
兴安岭声源义源考.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3-18
Становой хребет.Большая россий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2004–2017.2024-03-20
TОKИHCKО-CTAHОBОЙ HAЩПAPK.俄罗斯国家自然门户网站.2024-03-20
荐读|三万四千字长文《牙克石传》①:牙克石与大兴安岭密不可分.微信公众平台.2023-09-19
Становые горы.БольшаЯ россий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2004-2017.2024-03-20
Становой хребет. Где находится на карте России, фото,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и, туризм.TOURISTAM.COM.2024-03-20
Большое Токо.Water Resources.2024-03-20
В этом году в Якутии планируют создать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парк федерального значения.ulusmedia.2024-03-20
Становой хребет.geographyofrussia.2024-04-02
The popularity of ecotourism in Russia is growing - the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of Russia.Eco Tourism EXPERT.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