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谷氨酸

谷氨酸

谷氨酸(Glutamic Acid)为氨基酸类药,可用于血氨增高所致的肝性脑病、肝昏迷及其他精神症状。

大量谷氨酸盐可导致严重的碱中毒及电解质失衡。输液太快可出现流涎、面部潮热与呕吐等症状。小儿可有震颤。合并焦虑状态的患者用后可出现晕厥、心动过速及恶心等反应。

谷氨酸禁用于少尿、无尿及肾功能衰竭者、碱中毒患者。

谷氨酸有片剂、注射剂2种剂型,未纳入医保。谷氨酸于1908年获得专利,并于1939年被批准用于医疗用途。

医学用途

适应证

用于血氨增高所致的肝性脑病、肝昏迷及其他精神症状。

用法用量

口服

一次2~3g,一日3次。

静脉滴注

钠盐
成人

一次11.5g,用5%葡萄糖注射液750~1000ml(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缓慢滴注,于1~4h内输完。必要时可于8~12h后重复给药,一日剂量不宜超过23g。

儿童

一次5.75~11.5g,一日不超过23g(每20ml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缓慢静脉滴注)。

钾盐

一次6.3g(或根据肾脏功能及血清钾水平选择剂量),每支谷氨酸钾(6.3g)用5%葡萄糖注射液800ml稀释(浓度相当于0.3%氯化钾的含钾量)。为维持电解质平衡,常与谷氨酸钠按1∶3或1∶2混合应用。

制剂规格

药理机制

重型肝炎或肝功能不全时,氨的来源、生成和吸收增加,肝脏对由氨转化为尿素的环节发生障碍,导致血氨增高,出现脑病症状。谷氨酸能通过肝脏细胞与血液中过多的氨结合,形成无害的谷氨胺从尿液排出,从而解除氨的毒性作用,减轻肝性脑病症状,防治肝昏迷。谷氨酸还参与脑蛋白质代谢及糖代谢,促进氧化过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可用于治疗癫痫小发作、精神运动型发作、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等,多用谷氨酸及其钙盐

药代动力学

谷氨酸与氨形成谷氨酰胺后,很快经肾小球滤过,随尿液排出。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风险与禁忌

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禁忌

注意事项

历史

谷氨酸于1866年由德国化学家卡尔·海因里希·里特豪森发现并鉴定,他用硫酸处理小麦质(谷氨酸因此得名)。1908年,东京大学池田菊苗通过水提取和结晶从海带中分离出谷氨酸作为味觉物质,称其味道为鲜味。20世纪20年代中国化学工程师吴蕴初采用面筋水解法生产出作为调味剂使用的谷氨酸钠(味精),1965年起中国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

使用情况

1939年,谷氨酸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中国药典(1995)、中国药典(2000)、中国药典(2005)、中国药典(2010)及中国药典(2015)二部均有收载。

化学信息

化学名称:L-2-氨基戊二酸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5H9NO4

分子量:147.13

性状: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水溶性:在热水中溶解,在水中微溶,在乙醇丙酮乙醚中不溶,在稀盐酸或1mol/L氢氧化钠中易溶。

专利

池田菊苗于1908年在日本申请并获得专利谷氨酸专利(グルタミン酸を主要成分とする調味料製造法),1928年专利到期。

参考资料

药品分类与代码查询.国家医疗保障局.2024-04-29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药品目录(2023年).国家医疗保障局.2024-01-06

数据查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4-04-23

..2024-04-21

GLUTAMIC ACID.Inxight Drugs. National Center for Advancing Translational Sciences.2024-04-21

..2024-04-21

..2024-04-21

..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