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奠边府战役

奠边府战役

奠边府战役(1954年3月14日-1954年5月7日,越南语:ChiếndịchĐiệnBiênPhủ法语:BatailledeDienBienPhu),也被称为“奠边府大捷”。奠边府战役是越南人民在抗法民族解放战争中取得具有决定性胜利的一次战役。

奠边府位于越南莱州省一个县城,位于西北交通枢纽,此处地势险要,一直是军事重地。1945年,法国远征军入侵越南,越法战争爆发。1945年9月至1947年,法国逐渐占领越南西贡、河内等地。1947年10月,法国向越南发起“冬季战役”,此次战役使双方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9年底前,美苏两大阵营开始关注越南战役。1954年3月13日奠边府战役正式爆发,后经历数月时间,越军于1954年5月1日晚上展开总攻击,此次进攻越军成功击败法军,并俘获1.6万余名法军士兵,还缴获大量军用物资。越军是此次战役的胜利者,中国政府在此次战役中也向越南方提供了大量物资、装备等援助。

学者刘俊涛认为奠边府战役的胜利,不仅加快了越南抗法战争进程,还巩固了越南共产主义力量,促进共产主义势力的蓬勃发展。对1954年《日内瓦协议》的签署和恢复印度支那地区的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战役背景

法国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胡志明主席于9月2日在河内巴亭广场发表独立宣言,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取消与法国签订的所有旧约,并废除法国对越南的一切特权。随后越南人民开始长达9年的抗法战争。1945年9月下旬,法国远征军在英军协助下占领胡志明市及其周边地区,并向北进军至金边,并陆续占领老挝南部的百细和凯山丰威汉市等地。到1946年1月28日,法军已经控制南越国柬埔寨以及老挝南部等大部分地区。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法国远征军还未从失败中恢复过来,因此无法迅速恢复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越军只有一个总数仅有3万人的军队,难以与现代化装备的军队正面交锋。

在两方都有困难的情况下,法军采用“边打边谈”的战略与越南进行谈判。一方面与越南主席胡志明进行谈判,另一方面不断向越南进行增军。在1946年3月至9月,法、越双方在此期间签订一系列停火协议。在谈判期间,法国不断破坏协定、提出很多让胡志明无法接受的要求,在长时间的谈判中无法得到结果。

1947年,法军成功占领海防、河内等城市,基本控制红河三角洲地区。同年10月,法国军队将越南北部根据地的心脏地带——北浒和太原市作为目标,发起“冬季战役”,试图消灭越南军队的主力和首脑机关。到10月底,法国军队深入到越南北部根据地腹地,却未能捕捉和消灭越南军队的主力和首脑机关,反而兵力部署日益分散,人员损失和补给问题日益严重。

“冬季战役”作为法国军队战略进攻的高峰,也是越南抗法战争中重要转折点。一年多的全面进攻中,法军成功占领重要城市和交通线,但由于兵力不足的限制,无法控制广大乡村地区。在经历“冬季战役”之后,法国军队无法继续实施速战速决的战略。因此,战争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越南

起初,越南人民军采取集中兵力的战术,在河内、海防、南定等城市正面与法国军队对抗,仅在河内进行长达两个月的对峙战斗。这种作战方式虽然消耗和牵制法国军队的主力,同时也为政权和首脑机关向农村和越南北部山区根据地的战略转移提供掩护,但越南军队自身也遭受巨大的损失。

1947年10月,越南军队采用内线和外线相结合、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的战术,对法国军队发起反击作战。到12月23日,越南军队已经歼灭数千名法国士兵,部分在外线作战的部队已经进逼河内城下,迫使法国军队放弃先前占领的一些地区,并开始进行收缩。越南军队成功粉碎法国军队完全占领越南北部根据地和消灭越南军队主力的企图。

在战略相持阶段,越南人民军坚持“以游击战为主、以运动战为辅”的方针,将主力部队分散成独立的连队和排,深入北部、中部和南部的敌后战场。来促进各地游击战争的蓬勃发展,游击根据地和游击区在敌后陆续出现。

截至1949年底,越南人民军成功粉碎法国军队速战速决的企图,并保存自身力量,发展游击战争,但敌优我劣的力量对比仍然不利于越南人民。战争的主动权仍然牢握在法国军队手中,特别是法军对北部边界的封锁给越南北部根据地带来巨大困难,使得越南人民的抗战处于孤立和隔绝的状态。直到新中国成立并对越南展开大力支援后,战争形势才发生根本性的改观。

国际形势

1949年底前,越法战争是典型的反殖民化战争。随着美国和苏联等两大阵营的介入,这场战争开始呈现出明显的东西方斗争色彩。美、苏两大阵营对越南抗法战争表示一定程度的关注,但并没有明显地干预。但中国革命的胜利改变美国的态度,并使得社会主义阵营向越南抗法战争提供援助成为可能。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接近中越边境地区,越共中央派遣代表携带胡志明的亲笔信到达北京,请求中国援助越南的解放斗争。

中国资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对越南展开大规模的支援,越南抗法战争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1950年2月6日,胡志明主席前往莫斯科约瑟夫·斯大林和毛泽东商讨援越计划,中苏两国领导人同意对越南提供援助,并承担起援助义务。由于越南与中国地理接近,援助工作由中国直接负责。中国向越南提供急需的武器、弹药、运输车辆、粮食、被服和医药等物资,并派遣军事顾问团协助越南军队进行训练和制定战略。在战役进行过程中,中国多次向越南提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确保战役的顺利进行。

战斗打响

1950年2月,在中国的支持下,越南共产党中央积极筹备反攻行动。到1950年9月,越南军队总兵力达到16万人,其中包括由中国直接装备和训练的主力部队共计2万人。越军已具备进行较大规模运动战役的条件。从1950年9月17日至10月7日,越军集中兵力,以山地运动战方式展开边境战役。这次战役迫使法军全面收缩,逐步放弃越桂、越滇边境的重要据点。在边境战役中,越军消灭法军7个营,重创2个营,击毙敌军4270人,俘虏3576人,缴获各类枪支2106支、各种火炮51门,成功击毁3架敌机。越南军队还收复高平、谅山省、太原、老街、和平等5个城市和17个县镇,解放拥有35万人口、长达750公里的边境地区,使越北根据地与中国连接成一片。边境战役是越南抗法战争以来越南方面取得的一次空前胜利。

战前准备

法军防御体系

法军在北部平原集中强大的机动兵力,目的是围攻越南人民军的主力并占领奠边府,以此来巩固西北占硕区的桥头堡。在1953年秋季,法军开始执行该计划,调集大量兵力在北部平原展开残酷的扫荡行动。他们在奠边府部署十七个步兵营、三个伞兵营、工兵、机械化部队、空军和交通兵等二十一个营和十一个速连的兵力。法军在越南北部据点的机动部队以占据三分之一。他们在奠边府建立许多堡式的据点,每个据点都具备独立的防御能力,并围绕其修筑交通壕和约百米宽的障碍网。此外,美国每天派遣一百多架飞机向奠边府空投三至四百吨的美制武器和弹药。法、美相互联合空降部分高级将领先后视察奠边府的据点群。他们一致认为奠边府是一个不可侵犯的堡垒。法军总指挥官纳瓦尔将军扬言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这个据点,在奠边府碾碎越盟部队。

越军部署体系

越军在相持阶段坚持以游击战为主、运动战为辅的策略,通过分散作战并深入北部、中部和南部敌后各个战场,推动游击战争的兴盛。在中国援助下,越共中央于1950年实施总动员体制的命令,积极准备反攻行动。到1952年,越军总兵力达到16万人,已具备进行较大规模运动战的条件。越南的主力部队包括6个步兵师、1个工炮师和5个独立团,约有11万余人,主要集中在红河三角洲及周边地区执行任务。随着1952年4月越共召开的会议,战略重新确定,决定将战略进攻的方向转移到便于发挥越军优势的西北战场。越军在西北战场集结3个主力师、3个工兵营、5个山炮连和3个120迫击炮连,于同年10月成功渡过红河,展开西北战役。

战役过程

阶段介绍

初期作战

1954年3月13日,奠边府战役爆发。越军秘密集结后向法军指挥所和高地展开猛烈炮火轰击,并向整个营地中心进行攻击。袭击前夕,法军未能意识到越军的行动,缺乏针对性准备,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比阿特丽斯高地指挥所遭受重创,四名指挥官当场牺牲,法军陷入混乱状态。虽然法军进行顽强抵抗,但外籍军团人员不足,无法与中央基地联络,经过数小时激烈交战后,越南民主共和国军队成功攻占比阿特丽斯高地。第二天,第5殖民地空降部队营空降支援,但遭受重大伤亡。3月17日晚,越军再次试射加布里埃尔高地,随后发起进攻。趁着炮火的延伸,越军进行人海冲锋并最终攻占该高地,消灭大部分守军。随后,越军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工兵顾问的指导下,仿照朝鲜战争阵地攻坚经验,在法军外围阵地增加100多公里的交通壕和战壕,逐步向法军的阵地进攻,后逼近法军中心分区以及东北部的安妮玛丽据点,在3月17日早上,越军趁大雾天气进攻,迫使法军撤离安妮玛丽据点。

1953年3月初突击开始,到3月底,战斗并没有持续激烈进行。在筑垒营地,守卫者和进攻者仍然频繁活动。这段时间内,武元甲需要一段喘息的时间来补充新兵,弥补之前强攻法军3个据点造成的巨大人员损失。此外,还需要时间来确保后勤部门缓慢但稳定地完成弹药储备。为下次进攻做好准备,武元甲还加强对法军营地的钢铁包围,延伸防御壕沟

第二阶段

1953年3月30日至4月底,奠边府战役进入第二阶段。越南军队对法国军队在芒清中心分区的四个主要高地进行猛烈轰炸,数百门大炮齐射。到4月底,越军已经将法军包围圈缩小至约2平方公里的范围,并且法军整个据点被分割成几段。然而法国军队依然顽强抵抗,在两军的反复拉锯中,越南军队伤亡惨重,内部出现消极现象。中国顾问团强调必须坚持决战到底,因为仓促撤离将给法国军队提供反击的机会,后果不堪设想。为增强战斗力,越军从中国境内调来1个75毫米无后坐力炮营和1个火箭炮营,并持续运送物资和弹药为最后的总攻做准备。

法军中心分区被压缩到只剩下约2平方公里的范围,整个据点被分割成几段,机场一半被越南军队占领。法国军队整日龟缩在工事和地下室,地下室伤员拥挤且内部存在消极现象。为解救法国在奠边府的危局,美国向法国军队提供轰炸机、战斗机和战略运输机的援助,并让两艘航空母舰驶入北部湾。据说美国可以使用配备的舰队中的轰炸机进行原子弹投放,必要时刻甚至会对越南军队进行轰炸。

最后一战

1953年5月,奠边府战斗进入最后几天,情况日趋严峻,但法国空军仍继续进行物资空投。由于法军防御范围缩小,大量物资落入越军手中。5月1日晚,越军向奠边府中心分区发起总攻击。越军猛烈的炮火震慑法军,双方士兵展开肉搏战,有越军士兵拉响身上的炸药与法军同归于尽。此时奠边府,法军的防御线已经无法抵挡越军的猛烈攻击。5月4日,法军向越军发射约4000多枚炮弹,对越军发动最后一次总攻击。越军加强炮火的攻击力度,连续炮击摧毁许多法军的堡垒,再加上雨季的影响,奠边府阵地变成一片泥潭,法军防御只能依靠铁丝网和极少的武器装备。奠边府战役历时55天,在5月6日夜越军发起全线总攻,以火箭炮和中国装备为主力向那宏、506等高地及芒清展开攻势。越军不断击射法军,使法军意识到形势严峻,在7月14日陆续举起白旗投降。越军成功俘获1.6万余名法军士兵,其中包括1位少将、3位上校、10位中校和27位少校。此外,越军击落62架飞机,摧毁4辆坦克,并缴获30门重炮、6辆卡车和大量其他武器和军用物资。这场战役以越军的胜利告终。

战役结果

战役结果

这场战役中,越军是战斗的胜利者。武元甲指挥有方,这也是他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事实上,越军军队由单一民族构成,人数众多,这些士兵愿为自由而献身加入这场战役之中,团结一致取得战役胜利。据统计,越军在此次围攻战中伤亡人数高达2.3万人,其中死亡8000人。兵力较弱的法军防御部队(其中外籍军团的7个营占总人数的半数以上)也损失惨重,以整数计算,伤亡9000人,其中亡2000人,另外7000人在5月8日被作为俘虏押走。

双方损失情况

关于战果双方公布有一定差别:

战役影响

奠边府战役成为越南抗法战争的重要转折点,为日内瓦会议达成协议创造有利条件。这场胜利不仅标志着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遭受重大失败,同时也是美国在亚洲实施“遏制”政策的一次失败。日内瓦会议协议中规定越南北部的解放、柬埔寨和老挝的独立,并禁止任何国家在这些国家的领土上建立新的军事基地。这对于美国试图实施“遏制”中国的战略部署来说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关作品

文学作品

影视作品

纪念活动

为纪念越南奠边府战役胜利60周年,2014年5月7日,中国援越抗法老战士及其亲属代表团受邀访问越南,在4月下旬重温昔日中越两国人民之间的战斗友谊。这次中国访越代表团以援越老战士的后代为主,其中包括陈赓、韦国清、罗贵波、阮山等人的子孙。

参考资料

武元甲大将:一个世纪,一代人 Đại tướng Võ Nguyên Giáp: Một thế kỷ, một đời người .豆瓣电影.2023-09-27

《奠边府战役》.豆瓣读书.2023-09-27

杀戮奠边府 Diên Biên Phú.豆瓣电影.2023-09-27

奠边记忆 Ky uc Dien Bien.豆瓣电影.2023-09-27

血战奠边府 Jump Into Hell.豆瓣电影.2023-09-27

西贡无战事 西貢無戰事 .豆瓣电影.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