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非裔美国人,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毕业于波士顿大学,神学博士,美国牧师、社会活动家、黑人民权运动领袖,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马丁·路德·金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从小生活在种族隔离制度中;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从小便向往成为一名牧师。1948年9月,马丁·路德·金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州克罗泽(Crozer)神学院,三年后获得了神学学士。他24岁结婚,不久成为蒙特马利市德克斯特大街浸信会的一名牧师,并于同年当选为蒙哥马利市有色人种协进会执委。1955年,马丁·路德·金在波士顿大学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同年12月被推选为蒙哥马利改进协会主席,领导了蒙哥马利巴士抵制运动(The Montgomery Bus Boycott)。两年后,马丁·路德·金建立了南方基督教领袖会(Southern Christian Leadership Conference,简称SCLC)并当选为主席。随后几年的时间里,他一直致力于领导民权运动,在全国巡回演讲,呼吁用非暴力方式争取黑人平等权利。1963年4月12日,马丁·路德·金在亚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大规模群众示威游行;8月28日,他组织了争取黑人工作机会和自由权的“华盛顿工作与自由游行”。同年,马丁·路德·金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1964年,马丁·路德·金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Tennessee)孟菲斯的洛林汽车旅馆(Lorraine Motel)遇刺身亡,年仅39岁。
马丁·路德·金为黑人争取平等和自由的民权运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成功地唤醒黑人群众并激励他们斗争,在斗争中他坚持非暴力抵抗原则,组织黑人和白人群众向美国政府施加影响,对从法律上取消美国南部的种族隔离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
人物生平
童年经历
1929年1月15日,马丁·路德·金出生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奥本街,父亲是当地浸礼会教堂的牧师以及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lored People)亚特兰大分会的主席,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员。他本名叫小迈克·马丁·路德·金,后来父亲把他的名字改成马丁·路德,以此来纪念一位新教改革家。在他5岁时,他跟着姐姐一起加入了当地的教会。6岁时,他进入了种族隔离学校上小学。从小玩耍的白人朋友告诉马丁·路德·金,以后他俩不能做朋友了,因为白人小孩的父亲不让他们在一起玩耍。那是马丁·路德·金第一次意识到种族问题的存在。
8岁时,马丁·路德·金在一家商店里因不小心踩了一位白人女士的脚,而被对方打了一巴掌,因为对方是白人,他不敢做出任何回击。一直到马丁·路德·金14岁,发生了一件事情。当时,马丁·路德·金跟着老师前往佐治亚州的都柏林参加一个演讲比赛,在回程的公交车上,他们不得不给几位白人让座,因为动作不够迅速而被对方咒骂,最后在车的过道上站了90分钟才回到亚特兰大。此外,还有黑人不能去游泳,不能去公园玩耍,不能去电影院等规定,都让马丁·路德·金在成长过程中开始痛恨种族隔离。
求学时光
1944年9月20日开始,15岁的马丁·路德·金进入莫尔豪斯男子学院就读大学一年级。在这里,马丁·路德·金开始关注种族公平和经济公平,通过阅读亨利·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的《论公民的不服从》,首次接触到了非暴力抵抗的理论。还从《圣经》这门课程中学到了很多传奇和神话背后的真理。因此,马丁·路德·金也定下了当牧师的志向。1948年,马丁·路德·金从莫尔豪斯学院毕业,被授予了社会学文学士学位。
1948年到1951年期间,马丁·路德·金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州克罗泽神学院。在这里,马丁·路德·金听了哈佛大学校长莫德凯·约翰逊(Mordecai Johnson)发表的有关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的讲座,使马丁·路德·金发现了自己一直寻找的社会改革方式。在听了A.J.缪斯特(A.J. Muste)的讲座后,马丁·路德·金第一次接触到了反战主义主张(pacifist position),并开始花大量时间阅读社会哲学家们的著作,如沃尔特·劳兴布施(Walter Rauschenbusch)、弗里德里希·尼采(Nietzsche)、莱茵霍尔德·雷茵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等。后来,马丁·路德·金被推选为高年级主席,这是第一个黑人大学生赢得这样的荣誉,毕业时被克罗泽神学院授予班级最优学生称号。
1951年9月13日,马丁·路德·金进入波士顿大学神学院(Boston University‘s School of Theology)攻读哲学与神学。在这里,马丁·路德·金有了更多机会与非暴力的拥护者进行交流,并且坚信非暴力抵抗是受压制的人们追求社会公平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在导师埃德加·S.布莱赖特曼和L.哈罗德·德沃尔的指导下,马丁·路德·金于1955年6月15日顺利获得波士顿大学系统神学博士学位。
恋爱结婚
1952年1月,马丁·路德·金在波士顿遇到并迷恋上了歌手科雷特·斯科特,并从朋友那里要到了科雷特的电话号码,随后便展开了对科雷特的追求。科雷特出生于亚拉巴马州的海波格(Heiberger),在波士顿的新英格兰音乐学校(New England Conservatory of Music)学习。马丁·路德·金给科雷特打电话约她出来见面,他们讨论了种族和经济不公平问题以及和平的问题,马丁·路德·金了解到科雷特一直在积极参与旨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运动。于是,见面的一个小时后,马丁·路德·金便下定决心要娶科雷特为妻。1953年6月18日,马丁·路德·金与科雷特结婚,婚后两人在波士顿生活,后来还养育了四个孩子。
任职牧师
1954年9月,马丁·路德·金就任蒙哥马利德克斯特教堂牧师。白天他忙着商量各种事情,主持婚礼或葬礼,安慰患病的教区居民,主持各个委员会的会议,走访教友。德克斯特教堂三百个教友他个个走访到了。1955年1月,马丁·路德·金写了第一份报告书,建议成立一个委员会来振兴宗教教育,还建议成立社会活动委员会和奖学马丁·路德·金委员会。而且,他还建议设立文化委员会,培养有前途的年轻黑人艺术家。他还按照在埃比尼泽教堂证明是成功的方法来改革教会的财会制度,在他供职后第一年内教会收入增加了两倍。
联合抵制
1955年12月1日,蒙哥马利一位42岁的黑人妇女罗莎·帕克斯(Rosa Parks)因在公交车上拒绝给白人乘客让座,违反了当地种族隔离法而被警察以“擅占白人专座”的罪名拘捕,判处监禁14天或罚款14美元。这件事激起广大黑人群众的义愤。马丁·路德·金同帕克斯夫人的保释担保人E.D.尼克松(E.D. Nixon)和牧师拉夫尔·艾伯纳西(Rev. Ralph Abernathy)一起讨论计划通过抵制公共汽车来为黑人争取权利。
他们举行抗议活动,呼吁人们在12月5日(星期一)这一天不要乘坐公共汽车上班、进城、上学或前往蒙哥马利的任何地方,如果需要出行,可以选择搭乘计程车、他人的汽车或者步行。此次抵制活动得到了当地黑人民众的支持,一整天都没有黑人去乘坐公共汽车。当天,马丁·路德·金被推选为新成立的抗议团体蒙哥马利权力促进会(Montgomery Improvement Association)的领袖,领导民众继续进行联合抵制行动。12月17日,马丁·路德·金和其他蒙哥马利权力改进协会领袖与白人代表会谈,旨在解决公共汽车争议,但此次会议没有取得成功。直到第二年11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才宣布公共汽车种族隔离法律违反宪法。
领导运动
在公共汽车抵制运动取得胜利后,马丁·路德·金成立了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并出任主席,为了正义与和平,他紧张地往返于美国南、北各大城市,四处奔走呼号。1959年2月,马丁·路德·金和妻子科雷特一起前往印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于非暴力抗争的信心。
1960年2月,马丁·路德·金组织领导了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博罗市的静坐活动;1961年12月,前往奥尔巴尼参与游行活动,并在此次运动中被捕,直到1962年7月才得以出狱;1963年4月,在亚拉巴马州伯明翰发起了一场非暴力的抵制种族隔离的运动,主要采取游行、请愿、静坐等示威活动,要求消除在商店、餐厅、学校和就业方面的种族歧视;1963年8月28日,为争取工作和自由平等发起了华盛顿游行;1964年先后参与了圣奥古斯丁市示威活动和密西西比州的民权运动;1965年,参加亚拉巴马塞尔玛争取选举权的游行,随后又受芝加哥黑人领袖的邀请,参加了当地提高种族融合学校教育质量的斗争中。
遇刺身亡
1968年4月3日,马丁·路德·金和几位南方基督教领袖会的领导者们一起抵达田纳西州孟菲斯机场,准备于4月8日参加孟菲斯清洁工人的罢工游行。4月3日晚9点30分,马丁·路德·金在梅森教堂开始了名为《高山》的演讲;4月4日下午6时左右,马丁·路德·金和几名助手在下榻的孟菲斯市洛林汽车旅馆306房间内共进晚餐,晚餐后,马丁·路德·金走到阳台上,突然传来一声枪响,随即马丁·路德·金便用手捂住自己的脖子应声倒下了;下午7点05分,医生宣布由于子弹炸开了大动脉血管,切断了颈椎,马丁·路德·金救治无效,终年39岁。
马丁·路德·金的葬礼定于4月9日举行,这一天被宣布为全国哀悼日,国家机关奉命下半旗致哀,为马丁·路德·金举行全国性的祈祷。数以万计的马丁·路德·金的拥护者们涌上街头,为这位惨死在枪口之下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送葬。
身后风波
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后,美国46个城市同时发生了大规模的骚乱。黑人纷纷走上街头抗议他们爱戴的领袖惨遭暗害。547栋房屋被烧掉了,无数的橱窗被打碎,几百家商店被捣毁。约翰逊总统不得不在4月5日下令,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实施紧急状态。12000名士兵被调到首都,在美国国会大厦前的台阶上架起了机关枪。美国韦尔斯利学院的学生凯伦、鲁桑·弗兰、阿尔维亚·沃德洛和其他几名黑人学生发起成立了全美校园内第一个黑人组织“伦理”,呼吁校方更加关心种族问题,招收更多黑人教职员和学生,并扬言校方若不答应她们的请求,将绝食抗议。这是60年代后期阿瑟·韦尔斯利学生惟一一次公然向校方抗议。
人们强烈要求美国司法部门和联邦调查局迅速查明案件的真相,将凶手及时捉拿归案。最后,在凶杀案发生16天后,即4月20日,联邦调查局宣布凶手是一个叫詹姆斯·厄尔·雷的人,直到1968年6月8日,警方在伦敦机场候机厅将其逮捕。美国联邦调查局为此先后投入了3014名特工人员的力量,累计行程50万英里,花费了140万美元。至此,一次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追捕逃犯的行动结束了。
成就与影响
思想主张
非暴力抵抗
早在求学期间,马丁·路德·金就接触到了亨利·梭罗的非暴力抵抗说,后又潜心学习和研究哲学、神学、美国奴隶制度史,以及当代美国神学家的著作、美国黑人争取自由道路的主张等内容,其中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的著作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马丁·路德·金接受了黑格尔的合题论,认为对立的事物可以调和起来处于合题之中,真正的和平主义不是不抵抗邪恶,而是以非暴力抵抗邪恶,是以爱的力量勇敢地面对邪恶,相信受暴力之害比对人施加暴力要好。因此,马丁·路德·金一直提倡“非暴力抵抗”思想,其民权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反对越战
在美国对越南发动侵略战争期间,马丁·路德·金对此一直持反对态度。他极力主张美国停止轰炸越南民主共和国,通过谈判来解决争端。同时,他还公开支持佐治亚州当选参议员朱利安·邦德(Julian Bond)反对越南战争,并在“直面美国”(Face the Nation)的电视访谈钟要求美国停止轰炸越南。1967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河畔教堂(New York‘s Riverside)首次公开发表反对越战的讲话,并谴责所有形式的好战行为。他认为越南战争造成的恶劣影响是世界性的,它不仅破坏了日内瓦公约,严重打击了联合国,加剧了洲际间的仇恨,而且还激化了种族间的仇恨,使美国国内发展受阻,影响了美国底层人民的生活。
穷人运动
由于越南战争在很大程度上转移了人们对民权问题的关注,以及美国政府在越战中耗费了大量钱财引起了黑人社会对政府的强烈不满,马丁·路德·金呼吁美国社会应该重新分配经济和政治权利,并且表示穷人不能再依赖政府发善心,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为自己争取权益。于是,马丁·路德·金于1967年12月发起了“穷人运动”(the Poor People's Campaign),决定由南方基督教领袖会带领全国的穷人到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去,要求美国政府解决所有人的问题,尤其是就业和工资。马丁·路德·金主张要号召除黑人以外的其他各族裔穷人,如美洲原住民、墨西哥裔美国人、阿巴拉契亚人等,以及对美国社会不抱希望的青年人,一起采用积极的非暴力形式在华盛顿示威游行,同时还要在其他地方举行抗议活动给予声援,直到政府采取具体的措施来进行改革,最终解决贫困问题。
组织运动
蒙哥马利抗议运动
1955年12月1日,蒙哥马利市有色人种协进会秘书罗莎·帕克斯因拒绝遵从蒙哥马利公交车上的种族隔离政策,不给白人让座,而被警察逮捕并遭到控告。12月5日,蒙哥马利市黑人领袖们开会建立了蒙哥马利改进协会,推选马丁·路德·金为主席,领导黑人在蒙哥马利市发起了对公共汽车的抵制运动。1956年底,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公交车上的种族隔离制度违宪。蒙哥马利抗议运动取得的成果远超预期,成为美国“第二次重建”以来规模最大、延缓时间最长、打击面最广的一次民权运动;也是自美国重建以来对种族主义制度打击最强烈、给美国黑人教益最大、民权成果最丰硕的一次“种族革命”。它以蒙哥马利市黑人抵制公共汽车运动为起点,呈现出有效的组织性、广泛的参与性和抵制的非暴力性特点,揭开了黑人民权运动新高潮的序幕。
北卡罗来纳抗议运动
1960年2月,在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博罗市,4名黑人大学生被一家餐馆拒之门外。南部基督教领袖联合会便组织南部各大、中城市的黑人进行了大规模静坐示威活动。结果,迫使南方社区的几十家联合商店分别在1960年和1961年取消了便餐部的种族隔离制。
伯明翰抗议运动
在伯明翰市的抗议运动中,地方警察用警犬和消防水龙向示威群众进行攻击,引起了全国各地黑人的愤慨与国内舆沦的关注。在这次斗争中,马丁·路德·金发表了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这一斗争最终使国会通过了1964年民权法案,授权联邦政府取消公共膳宿方面的种族隔离,宣布在公营设备方面和就业方面的种族歧视为非法。这一次胜利被认为是南方黑人民权运动的一个转折点。在伯明翰胜利的影响下,约900座南方城市的黑人在1963年进行了非暴力直接行动,从纽约到加利福尼亚州有100万人举行了声援示威。最终,南方261座城市取消了种族隔离制度。
华盛顿游行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和美国另外三大民权组织领袖以及黑人工会领袖一起在首都华盛顿举行了盛大游行,目的是向美国国会施加压力,推动新民权法的通过,争取美国非洲裔的民权和经济权利,反对种族歧视和隔离。这场游行约有25万人参加,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政治集会之一。此次游行中,马丁·路德·金发表了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对新民权法的通过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个人演讲
马丁 · 路德 · 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争取种族平等的民权运动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马丁·路德·金所有的演讲中,传达出来的一贯的思想是非攀力、不合作及基督教的博爱思想。此外,他还擅长运用各种修辞,如比喻、排比、用典、仿拟、头韵等,不仅加强了演讲的主旨,也大大调动了听众的情绪。据统计,在《底特律大进军演讲》中,听众鼓掌就达49次之多。
尤其是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了演讲《我有一个梦想》,精彩的演讲内容迅速跨越了国家和族际界线,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这场演说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演说之一,也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African-American Civil Rights Movement)的标志性事件。演讲者马丁· 路德·马丁·路德·金自此在全球声名鹊起,同年,因该演讲,他成为了《时代》杂志的年度人物。第二年,马丁·路德·金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因为这篇演讲的影响,美国于1964年通过了《1964年民权法案》。
个人荣誉
1964年,马丁·路德·金被选为《时代周刊》杂志的封面人物。
1964年10月,马丁·路德·金获诺贝尔和平奖,时年35岁,是该奖项最年轻的获奖者。
1977年,马丁·路德·金被追授总统自由勋章。
2000年,在美国在线和探索频道发起的“最伟大的美国人”评选活动中,马丁·路德·金排名第三。
2004年,马丁·路德·金被追授国会金质奖章。
2006年12月,马丁·路德·金被美国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8名。
主要作品
人物争议
性丑闻
1924年上任的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胡佛,把马丁·路德·金当做重点监控对象。FBI从监听记录中发现了,马丁·路德·金在巡回演讲中有召妓、嫖妓的行为,白人妓女、黑人妓女均有,有时还同时招2个以上的妓女,甚至还开多人性派对。后来,FBI将马丁·路德·金的性爱录音带寄给媒体、民权运动的资助者以及马丁·路德·金的妻子,但美国媒体却一致拒绝发表这些资料,他们认为性丑闻与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黑人民权事业无关,而马丁·路德·金的妻子则与他大吵了一架。马丁·路德·金最亲密的朋友,他的事业的继承人拉尔夫·阿伯内亚1989年出版的自传《和墙壁一起轰然倒下》中,承认他目睹了马丁·路德·金一天之内在房内换了三个女人,但他解释是因为马丁·路德·金的精神压力过大,只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排解情绪。马丁·路德·金的支持者和崇拜者,美国历史学者和作家大卫·加罗在《轴承十字架》一书中提及了更多、更详细的关于马丁·路德·金的“桃色传闻”,但并没有“召妓”一类的描写。
剽窃抄袭
左翼组织在整理马丁·路德·金的遗作时,发现马丁·路德·金当时的博士论文存在大量剽窃问题。英国媒体于1989年报道了此事。大卫·加罗经过研究后发现,马丁·路德·金的博士论文有一半多内容均抄自该校学生杰克布泽尔的论文。波士顿大学也组织人员进行了调查,最后承认存在抄袭。此外,马丁·路德·金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也被指内容剽窃黑人牧师和律师阿奇博尔德·凯利在1952年共和党全国大会上的同题演讲。研究者们还发现,在马丁·路德·金的很多作品中,时常有抄袭现象发生,并不仅仅是博士论文和《我有一个梦想》。
亲共嫌疑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曾指责马丁·路德·金是一个危险的进行颠覆活动的共产党人,因为马丁·路德·金在1957年参加过美共培训班,且在一次演讲中,他声称自己“基本上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此外,马丁·路德·金有两个朋友与左派组织有联系,以及身边最得力的顾问,如鲁斯汀、李维森、奥戴尔几人都是美国共产党员。但关于马丁·路德·金的真实政治立场和目的一直存在争议,因为他从未未公开承讲自己是共产主义者,而现有的间接证据仍不足以说明这一争议问题。
排斥白人
尽管马丁·路德·金的理想一直是缔造一个种族融合的公正社会,但他所领导的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却刻意地局限在黑人和南方内部。马丁·路德·金的理由是避免南方的白人认为他是被北方的“坏白人”所操纵的,也避开联邦调查局对存在共产党渗透的怀疑,而他这种考虑实际上造就了另一种“种族隔离”。
遇害之谜
对马丁·路德·金被害一案一直存在颇多争议。1968年7月8日,被指控为杀害马丁·路德·金的嫌疑人詹姆斯·厄尔·雷在伦敦希思罗机场被捕。厄尔·雷承认是自己杀害了马丁·路德·金,最后被判入狱99年。但判决还不到24小时,厄尔·雷便翻供称自己是无辜的,并且坚决要求撤换他的原律师,但法院却对他的翻供根本不理会。在接下来的29年监禁里,厄尔·雷先后8次申述,但都被驳回。厄尔·雷的父亲也曾表示,如果厄尔·雷真的犯了这样的大罪,那不可能是他一个人策划的,因为他太不机灵了,不能做出这等大事来。厄尔·雷本人的档案材料也表明,他的智力商数仅为105。
此外,1993年,孟菲斯一家餐馆的退休老板劳埃德·乔尔斯突然在电视上自称有人给他10万美元暗杀马丁·路德·金,并且详细的描述了马丁·路德·金遇刺当天,他聘请了一位善于射击的警官,挑了一个射击角度非常好的房间来完成刺杀行动。1995年,一个名叫佩珀的美国人花了近20年时间,对马丁·路德·金被杀一案作了大量调查。在出版的《暗杀令》一书中,佩珀首次提出了暗杀阴谋论,其中黑手党、联邦调查局、中情局以及军方人士均涉及此案。1999年,美国一个陪审团裁定,马丁·路德·金的死是多种势力的惊天刺杀阴谋。陪审员默菲说,他相信该刺杀案过于复杂,极难由一个人作案。2001年1月,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名牧师威尔逊宣称,他的父亲亨利就是杀害马丁·路德·金的凶手。亨利是一个三人小组的头目,觉得共产主义与马丁·路德·金有联系,因此必须杀掉马丁·路德·金。但威尔逊没有对自己的说法提供任何其他证据。
当地时间2025年1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令,将解密有关马丁·路德·金遇刺案的相关机密文件。
人物评价
美国历史学家泰勒·布兰奇称,马丁·路德·金像摩西那样的先知一样,跨越了被种族分隔的大地。最后他变成一根火柱,照耀着后人继续前行。他在精神上遏止了黑暗与黑暗对峙、仇恨与仇恨循环的可能性。
美国历史学会主席路易斯·哈伦评论马丁·路德·金,称他以独特的领导方式和伟大的梦想改变并加速了黑人民权运动的进程。
中国学者刘莉在《美国黑人的普罗米修斯——马丁·路德·金》一文中高度评价马丁·路德·金,称他就像美国黑人的普罗米修斯,照亮了美国黑人解放的道路,同时在民权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国演员查尔顿·赫斯顿评价马丁·路德·金,称他是20世纪的摩西。
2006年,时任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在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发表演讲,称我们怀念马丁·路德·金,不仅是为了纪念他的品格和领袖风范,还是为了记住尚未走完的行程。
中国历史学教授丁见民评价马丁·路德·金,称马丁·路德·金理想中的“美国梦”,黑人是永远实现不了的。
中国学者田传茂评价马丁·路德·金是美国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出现的两位伟大的演说天才之一 。
刘易斯·鲍尔温认为马丁·路德·金的“爱的社会”理念对结束南非的种族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对正义、和平和人类共同体的追求,成为人类共同的和最大的精神财富。
人物关系
轶事典故
马丁·路德·金一生中饱受恐吓与迫害,曾遭受多达十次的监禁,每次均以不同的方式被剥夺自由。更为严重的是,他曾三次身陷囹,三次险遭暗杀。第一次,他被一名精神失常者捅伤;第二次,在教堂内竟有人投掷炸弹,意图置他于死地。第三次发生在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遭到了致命的暗杀。
后世纪念
纪念雕塑
马丁·路德·金雕像位于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国家广场,由中国湖南雕塑家雷宜锌设计完成。雕像高10米,重1600多吨,由159块花岗石无缝拼接而成。雕塑分为“绝望之山”和“希望之石”两部分,取意于马丁•路德•马丁·路德·金演讲中“我希望,从绝望之山中间劈出一块希望之石”的名句,雕像侧面雕刻着《我有一个梦想》的节选文字。
当地时间2025年2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举行的黑人历史月活动上宣布,在美国英雄国家公园为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竖立雕像。
纪念日
1983年11月,隆纳•威尔森•雷根总统签署法令,规定从1986年起,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并把这一天定为法定假日。马丁·路德·金也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继首届总统乔治·华盛顿和林肯之后,第三个用法定全国性假日来纪念的人。
纪念园
马丁·路德·金纪念园(Martin Luther King, Jr. Memorial),位于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国家广场,居于林肯纪念堂与杰斐逊纪念堂之间,占地4英亩,耗资1亿2千万美元,历时15年得以落成。纪念园由纪念石、纪念墙和纪念广场三部分组成,两块巨大的象征“绝望之山”的纪念石作为纪念园的入口,穿过纪念石便是象征着“希望之石”的马丁·路德·金雕像。纪念墙是一个长450英尺的花岗石壁刻,墙上雕刻着马丁·路德·金的主要事迹和名言。纪念广场以“希望之石”作为主景,周围散布着原有的高大乔木和樱花。2011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纪念馆正式对民众开放,2011年10月16日举行了纪念园的揭幕典礼。这是美国国家广场上唯一一个不是为纪念总统或是烈士而设的纪念园。
纪念币
1970年,几内亚为了纪念马丁·路德·金发行了一枚纪念币。其正面图案为几内亚中央银行的图标与面值,背面图案是马丁·路德·金的头像和生卒年份。纪念币的面值为100法郎,直径有20毫米,重量为5.65克,材质是999银,发行数量9700枚。
1988年,巴拿马共和国为了纪念马丁·路德·金逝世20周年,发行了一枚纪念币。其正面图案为巴拿马国名、国徽和年号,背面图案是马丁·路德·金的头像和其在亚特兰大的故居。纪念币面值为1巴波亚,直径有33毫米,材质是铜合马丁·路德·金。
2010年,库克岛发行一枚阴阳凹凸高浮雕的马丁·路德·金纪念币。其正面图案为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的头像和面值,背面图案是马丁·路德·金在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及年号。纪念币的面值为5库克岛元,直径有38.6毫米,重量为25克,材质是925银。
纪念公园
马丁·路德·金公园(Martin Luther King Park),位于法国巴黎西北的克利希-巴蒂诺尔新街区,占地10公顷,约整个新街区的四分之一,同时也是巴黎面积最大的公园之一。公园内有500余种植物种类,雨水被集中导入湿地,可以满足公园内40%的灌溉需求。公园周围有各式私有、养老和社会住宅以及办公空间,还有餐厅、酒吧、商铺、法院大楼、警察总部等。公园由法国设计师杰奎琳·奥斯特设计,入围了第七届罗莎·芭芭欧洲景观奖获奖名单。
纪念活动
纪念演讲
2003年8月23日,美国数千民众聚集到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纪念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说40周年。
2013年8月2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前总统威廉·克林顿和卡特、以及马丁·路德·金的后人与数万美国民众一起在林肯纪念堂前举行盛大集会,纪念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讲50周年。
纪念逝世
2008年4月4日,美国各地举行集会、演讲等活动,纪念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40周年。马丁·路德·金遇难地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当天举行大规模集会,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共和党总统竞选人约翰·麦凯恩等人参加。孟菲斯数百民众冒雨游行,走完约1英里路程,纪念这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2018年4月4日,美国多地举行集会、歌舞、游行、演讲等活动,纪念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50周年,数万民众聚集在马丁·路德·金纪念雕像附近,挥动着要求终结美国种族主义的标语为马丁·路德·金举行纪念仪式并献上鲜花。
其他纪念
2009年1月20日,就在宣誓担任美国第44任总统前一天,奥巴马特意安排了一系列社区服务活动,以纪念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诞辰,并呼吁全美民众行动起来战胜危机。当天全美各地发起了1.1万个社区义务服务项目。奥巴马特意发表声明,称赞马丁·路德·金一生“热爱为他人服务”,并呼吁全国人民以实际行动为他人、为社区、为城市、为国家服务。上午奥巴马来到沃尔特·瑞德陆军医疗中心,慰问这里的伤员,并探视了14个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的伤兵。 随后他来到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唯一的流浪儿庇护所——莎莎·布鲁斯公寓,做了40分钟的义务劳动。
2011年1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带着妻子和女儿参加了华盛顿一所中学里举行的“马丁·路德·金日”纪念活动。
2023年1月16日,洛杉矶举行马丁·路德·金纪念日游行活动,南加州大学的学生也参加了此次游行。
文艺影视
文艺形象
《头号追凶:马丁·路德·金刺杀迷案》(Hellhound On His Trail:The Electrifying Account Of The Largest Manhunt In American History),作者汉普顿·塞兹(Hampton Sides),美国历史学家、记者。本书讲述了马丁·路德·金遇害后,负责追查凶手的FBI,耗时65天跨越两大洲去追踪刺客的故事。书中每个场景都有历史记录支撑,所有情节和心理细节都来源于真实证据,所有对话都是从档案中摘取、改造而来,是一部最为贴近真相的历史悬疑小说。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马丁·路德·金逝世52年,种族问题依旧敏感 .新民周刊.2024-04-08
《所有劳工都有尊严》.豆瓣读书.2023-10-26
《马丁-路德-金梦想难圆 历史之谜仍未解开》.中国新闻网.2023-11-08
特朗普签令将公开肯尼迪遇刺机密文件.中国新闻网-新浪微博.2025-01-24
纪念马丁·路德·金逝世44周年:上帝是爱与公义并存的.基督时报.2024-04-08
环球时报.新浪微博.2024-04-24
1968年4月4日 美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中国军事图片中心.2024-04-25
特朗普宣布美国政府将为篮球巨星科比立雕像.抖音短视频.2025-02-21
《头号追凶》.豆瓣读书.2023-10-25
塞尔玛(Selma) (2014).豆瓣电影.2023-10-08
在野之金(King in the Wilderness) (2018).豆瓣电影.2023-10-08
马丁·路德·金与联邦调查局(MLK/FBI) (2020).豆瓣电影.2023-10-08
孟菲斯(Memphis) (2030).豆瓣电影.202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