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丁奉

丁奉

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郡安丰县(今河南固始)人,三国时期孙吴将领。

丁奉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后丁奉开始担任偏将军一职。太元二年(252年)东兴之战爆发,丁奉率军击破进犯的魏军,并于五凤二年(255年)和太平二年(257年)两度解救被魏军围困的寿春,因功封安丰侯、左将军。太平二年(257年)丁奉奉孙亮之命诛灭孙綝党派朱熊朱损两位大臣,后孙亮被废,次年,孙休孙休即位,丁奉送计铲除权臣孙綝,后官拜大将军、加假节,领徐州牧。孙休逝世后,丁奉拥护乌程侯孙皓为帝,因拥护有功被任为右大司马、左军师。宝鼎三年(268年)至建衡二年(270年)间,丁奉数次北征,胜负不一。建衡三年(271年)丁奉逝世,丁奉家族因丁奉生前骄矜而被流放。

丁奉一生征战,吴国名将张布曾评价丁奉,虽然丁奉在文书方面可能不够出色,但他在军事计谋上却非常卓越,能够作出明智的决断来处理重大事务。

人物生平

早年征战

丁奉年轻时就因骁勇而成为了一员小将,先后从属于大将甘宁陆逊潘璋等人的麾下,同时多次参加战斗立下赫赫战功。每到作战时,丁奉常常能斩将夺旗,后升任偏将军一职。

雪中奋短兵

太元二年(252年),吴大帝孙权逝世,其子孙亮继位,丁奉也升为冠军将军,封都亭侯。同年十月,魏国大将军司马师计划分兵三路进攻吴国。他任命安东将军司马昭为都督,统领征东将军胡遵镇东将军诸葛诞等七万人伐吴,吴国大将军诸葛恪命令部下修筑大堤,并在两山之间筑城两座,以防止魏军的入侵。

诸葛恪到达东兴之时,手下诸将都认为魏军会撤退,而唯独丁奉提出,魏军调集境内兵力,带了许昌、洛阳的全部兵力大举前来,必定是定下了明确的目标,不会无获而返,我们不应指望敌人不战而退,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战胜敌人。诸葛恪到达岸上后,丁奉与孙吴将领唐咨吕据留赞等人一起沿着山向西面进发,行进途中丁奉提出,现在各部队行军过慢,如果敌人占领了有利地形,我们就难以与他们抗争了。随后,丁奉离开大部队的行军路线,独自带领手下三千人前进。当时正起北风,丁奉军乘船两天便抵达前线,并成功占据徐塘(今属安徽)。

不久后,天降大雪,丁奉遇见敌人先头部队,而且发现魏军将领正在饮酒高谈,便对手下说,立功领赏的时候到了。同时,命令士兵脱去甲头盔,都拿出短兵器对敌。魏军看到丁奉军后大笑不止,也没有立即整兵对敌。等到吴兵爬上山之后,丁奉军立即击鼓呐喊,攻破了魏军前部营垒。恰逢吕据唐咨等人也相继赶到,魏军惊恐万状四散奔逃,争相抢渡浮桥,从而导致浮桥毁坏断裂,魏兵自己跳入水中,互相践踏着逃跑,魏军大败。东兴之战后,丁奉因功升为灭寇将军,封都乡侯。

解救寿春

五凤二年(255年),魏将文钦讨伐司马师失败后投降孙吴,丁奉被任命为虎威将军,跟随大将军孙峻到寿春去接应文钦赶赴孙吴。不久后,吴军与魏国追兵在高亭一带交战,交战中,丁奉跨马持矛,冲入敌军阵中斩杀数百人,同时缴获大量军器。并成功接应文钦,战后,丁奉因功被封为安丰侯。

太平二年(257年),魏国大将军诸葛诞因不满司马氏专政而叛变,从而被魏军围困于寿春,不久后向孙吴投降并乞求援兵,孙孙亮孙亮、权臣孙綝(chēn)接到诸葛诞请求后,先是派遣朱异唐咨等将前去救援诸葛诞,随后又派遣丁奉和黎斐前去解围,并命丁奉为先锋,屯驻黎浆,后因丁奉力战有功,被升为左将军

诛杀权臣

太平二年(257年),孙亮与孙綝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不久后,孙亮开始追究其姐孙鲁育孙峻冤杀的事情,并以孙鲁班之子朱熊朱损没有尽力阻止冤杀为由加以惩罚。丁奉奉孙亮命令,在虎林诛杀朱熊,随后在建业杀朱损。这一事件导致孙亮与孙綝之间的矛盾加剧,太平三年(258年)九月,孙綝废黜孙亮,立孙休为帝,改元永安。。

孙休即位后左将军张布合谋杀孙綝,张布以丁奉能断大事向孙休举荐丁奉,于是孙休召见丁奉并提出,因孙綝专政,欲诛杀他的想法,丁奉提出,孙綝党羽众多,一时杀他可能人心难以统一,可用祭祀为借口用亲兵诛杀孙綝,孙休采纳了丁奉的计划。

永安元年十二月八日(259年1月18日),孙休邀请孙綝参加腊月祭祀,孙綝称有疾病不能前往,但因孙休请来的使者众多,不得已还是前往了祭祀,祭祀途中,孙綝见势不妙又欲离开,丁奉与张布目示意左右亲兵捆绑了孙綝,孙休历数孙綝的罪过并斩杀了他。孙休、丁奉等人出示孙綝的首级,赦免了其他部众,夷灭了孙綝三族,并开始追杀欲往北走的孙綝之弟孙闿。丁奉诛杀孙綝有功被升为大将军,加封左右都护,次年,丁奉加假节、领徐州牧。

永安六年(263年),魏国伐蜀,丁奉率领部队进军寿春,做出救蜀的架势,不久,蜀国灭亡,丁奉引军退回。次年,孙休去世,丁奉与丞相濮阳兴等听从大臣万彧的建议,共立孙权的长孙、乌程侯孙皓为帝。丁奉也因拥帝有功而升为右大司马、左军师

淮南争锋

宝鼎三年(268年),孙皓派遣丁奉和诸葛靓共同进攻合肥,丁奉采用离间计策,写信给晋朝大将石苞,使其从前线调回,次年,丁奉率军进驻徐塘,进攻西晋的谷阳。谷阳的百姓因得到消息,提前撤离了谷阳,丁奉一无所获,孙皓大怒,斩杀了丁奉的向导官。建衡二年(270年)正月,丁奉进攻涡口,被西晋的扬州刺史牵弘击退。

遗祸子孙

建衡三年(271年),丁奉逝世,丁奉生前因功变得骄矜,因此死后开始有人诋毁他,之后孙皓也开始追究丁奉出兵谷阳无功的责任,虽然丁奉已死,但孙皓却把丁奉的家属都流放到了临川郡

重要争议

丁奉官爵

据《三国志·丁奉传》记载,太平二年(257年)以后,丁奉升任左将军永安元年(258年),他在孙綝伏诛之后升任大将军。但是《三国志·孙綝传》记载,孙綝死前,孙吴的左将军是张布。此外,《三国志·三嗣主传》记载,孙休即位之初,张布担任辅义将军。时任左将军的张布在孙綝伏诛后因功加为中军督,这与丁奉官职冲突。《建康实录》记载在孙綝死前,左将军是张布。但此书言丁奉当时是“郗乡侯”,不见于《三国志》记载。此外,在《资治通鉴》中前文称张布是“左将军”,后文又改称张布为“辅义将军”,前后自相矛盾。

谋废孙皓

宝鼎元年(266年)十二月,陆凯与右大司马丁奉、御史大夫丁固密谋趁孙皓谒庙时,废孙皓而立先帝孙休之子。当时左将军留平领兵为先驱,陆凯因此把密谋告诉留平,留平不同意,也发誓不泄露。《吴录》称:孙皓拜庙时,选大将领三千兵护卫,陆凯打算趁机废掉孙皓,就指使选曹提出让丁奉护卫,孙皓不同意,改用留平,陆凯于是派儿子陆祎告知留平。留平素来与丁奉不和,陆祎还没传达陆凯的意思,留平就说:“听说有野猪冲进了丁奉营里,这可是凶兆啊。”说时面露喜色。陆祎不敢说话,回去告诉陆凯详情,此事便终止。此外,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还认为陆凯尽忠执义不会做此事,孙皓残暴猜忌,留平能力平庸,闻知陆凯之谋做不到不泄露,因此在写《资治通鉴》时没有采纳此事。

家庭成员

人物评价

三国时期孙吴将领张布曾评价丁奉:“虽然丁奉在文书方面可能不够出色,但他在军事计谋上却非常卓越,能够作出明智的决断来处理重大事务。”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书中评价丁奉:“程普黄盖、丁奉等将领都是江表之虎臣,深受孙氏的信任和重视。”

晋朝文学家陆机曾评价:“丁奉和钟离斐都是凭借勇武而闻名的。”

南宋文人张曾评价:“丁奉用三千兵,大破胡遵的七万兵马,从而转弱为强,只是形式使然。”

元代文学家郝经曾评价丁奉:“丁奉恃功而骄,与暴虐之主不容。”

轶事典故

野豕之祸

据《吴录》记载,将军留平孙皓在位时曾提到:“闻野猪入丁奉营,此凶徵也。”据《宋书·五行志》《晋书·五行志》记载,宝鼎元年(266年)时,有野猪闯入了丁奉营中,这就是“豕祸”。之后,丁奉奉命攻打谷阳,但是却无功而返,孙皓斩了他的导军。孙皓率大众北出时,他与万彧商议返还,事情又被泄露出去。孙皓在他去世后以追究讨谷阳之事为由,杀了他的儿子丁温,并流放了他的家属,这便是豕祸的应验。

凶地传说

据《宋书·王僧绰传》记载,太社西空地一区,孙吴时是丁奉宅,最终丁家被孙皓流放。晋朝时,该地先后成为周顗苏峻袁悦之、司马秀的宅第,他们最终都不得善终。之后臧焘居住此地,也经常遭到丧祸,因此世人称此处为“凶地”。刘宋大臣王僧绰常以正达自居,认为屋宅没有吉凶之分,于是请求在那建宅,但宅第尚未建成,王僧绰就已经遇害。

手握飞石

丁奉在民间传说中擅长以手扔飞石,所以有“神弹子丁奉”之称。现代供奉丁奉的庙宇当中丁奉像的手上亦握着一枚飞石。

后世纪念

金宝圩

金宝圩位于宣城市,起初是一个名为金钱湖的大湖,属于吴地。在黄初年间(222年-225年),丁奉率领五路大军来到金钱湖,并对这片拥有二十多万亩湖滩的地方产生了兴趣。丁奉亲自指挥并监督修筑圩堤,历经四年才最终完成。最初称之为金钱圩,后来改名为惠民圩。由于金钱圩富饶出产鱼米,犹如一颗金色的珍宝,因此将其更名为金宝圩。。

总管庙

安徽省宣城市金宝圩内的百姓为了纪念丁奉,在圩中心(今安徽宣城双丰村)建造了一座总管庙,立丁奉像于内。百姓把丁奉称为总管菩萨,四季香火不断。后丁奉被封为靖江侯王、靖天世帝君。

纪念馆

丁奉纪念馆坐落于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区,距离古总管庙旧址约5公里。该纪念馆是在古总管庙的原址上兴建而成,馆内设有承渊塔,并展示了丁奉围湖造田的图文资料,同时还有一尊丁奉的雕像供人观赏。在民间传说中,丁奉擅长以手飞石,故有“神弹子丁奉”之称。现代供奉丁奉的庙宇当中,丁奉像的手上亦握着一枚飞石。

南京丁奉墓

2019年下半年起,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位于鼓楼区五佰村地块的发掘工作中,共清理出10座古代墓葬。其中,有四座孙吴时期的砖室墓保存状况较好,被认定为同一家族的墓地。在其中一座墓葬(编号M3)中,出土了四块地券砖,字迹清晰可辨,确认墓主为孙吴名将丁奉。丁奉墓是继马鞍山朱然墓之后,所发现的具备明确官职记录的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墓中,官职最高的一座。

研究书目

三国志

艺术形象

民间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前期主要描写丁奉多次与东吴名将徐盛一同出战。而小说后期着重描述的是丁奉在东兴之战中的“雪中奋短兵”的壮举,以及他在诛杀孙綝时的表现。此外,在《三国演义》中还描写了公元224年曹丕率军伐吴时,张辽保护曹丕撤退之时,丁奉用箭射中张辽腰部,导致张辽回营后旧伤复发、不治身亡的情节。。 

戏曲形象

丁奉在京剧《群英会 借东风》中的形象为老生,扎巾盔,黑三,紫软靠,彩裤,厚底。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贯丘俭.识典古籍.2023-10-27

诸葛诞传.识典古籍.2023-10-27

孙𬘭传.识典古籍.2023-10-28

丁奉传.识典古籍.2023-10-27

诸葛恪寇淮南.识典古籍.2023-10-28

诸葛恪传.识典古籍.2023-10-27

三国志.微信读书.2024-11-23

建康实录.豆瓣读书.2024-11-23

资治通鉴.微信读书.2024-11-23

资治通鉴(全10册).豆瓣读书.2024-11-23

东吴名将丁奉家族墓展再现虎将一生.现代快报.2023-10-27

豕祸.识典古籍.2023-10-27

陆机孙拯.识典古籍.2023-10-27

南直方舆纪要序.识典古籍.2023-10-27

晋书.微信读书.2024-11-23

宋书.微信读书.2024-11-23

三国故事新编.豆瓣读书.2024-11-23

又一座三国名将墓现世!他曾从“跑龙套”逆袭至“孙吴长城”.今日头条.2023-10-27

【京剧】群英会.QQ音乐.2023-10-27

三国演义.豆瓣电影.2023-10-27

三国英雄传之关公.豆瓣电影.2023-10-27

三国.豆瓣电影.202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