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江南大漠

江南大漠

江南大漠,又名银沙滩,距临湘市市区10公里,是中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沙漠,唯一的沙漠景观。

2007年,张家界市股份公司先后投资3000万元开发6501人工洞、江南大漠项目。2010年3月,湖南桃矿渔潭尾矿库闭库治理项目启动实施。尾矿库耗费7300余万元进行闭库治理后建成的江南大漠“银沙滩”,成为中国最大的尾砂治理环保旅游项目。之后,江南大漠银沙滩等旅游景区“捆绑开发”后配套升级,成功获批为国家级3A级景区。

江南大漠因沙滩在阳光照射下银光闪闪而又被称为“银沙滩”。江南大漠,位于湖南省临湘市,面积达3000多亩,深50多米,储砂近亿立方米,是由临湘市桃林铅锌矿(简称“桃矿”)半个多世纪开发留下的尾砂积砂成海而形成。

命名

每日清晨和傍晚,沙滩在阳光照射下,银光闪闪,因此江南大漠又名“银沙滩”。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江南大漠,又名银沙滩,位于湖南省临湘市,距临湘市区10公里。面积达3000多亩,深50多米,储砂近亿立方米。

地形地貌

江南大漠经历由临湘市桃林铅锌矿(简称“桃矿”)半个多世纪开发留下的尾砂沉积,积砂成海而形成。

历史沿革

背景历史

1958年,由冶金部直管的亚洲最大的国有采矿企业——桃林铅锌矿4000多名工人扎营忠防镇,开采铅锌矿石,每天近百吨洗选后的尾砂经管道输送到此地的山丘间,近五十年的尾砂沉积,积砂成海,故江南大漠也被称为“尾砂坝”。1959年至1998年,桃矿号称“亚太地区最大”的矿区,年产量100万吨。由于第三产业发达,这个远离城市的山区形成一个面积超过15平方公里的经济活动区,市场、自来水厂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现代化”程度远超过当时的临湘市。但是,从1992年开始,桃矿陷入了亏损的泥潭。经过8年的挣扎,桃林铅锌矿不得不提交破产申请,正式进入了政策性破产程序。2002年12月5日,桃矿完成了所有的历史使命,正式宣布破产。

发展历史

2003年,桃矿破产倒闭后,一望无际的废弃矿渣成了急需处理的棘手问题。2007年,张家界市股份公司先后投资3000万元开发6501人工洞、江南大漠项目。2010年3月,湖南桃矿渔潭尾矿库闭库治理项目经国家安监局、财政部批准,全面启动实施。

为了防止尾砂造成山体滑坡,改造工程重点对坝体进行了加固。坝体分上中下三层进行了加固。下层先用卵石铺平,然后盖上土工布,再堆上卵石,再堆大石块,达上10米厚。中层和下层采用同样的加固方法,但是中层承受压力小,石块厚度会略薄一些。下层承受的压力最小,所以采用先堆土,再种草皮的加固方法。同时,在桃林铅锌矿治理过程中贯彻了资源化开发的理念,即在治理中根据尾砂库已被人称为“银沙滩”的现实,在沙漠四周绿化恢复植被,保留中间沙漠进行旅游开发。临湘市国土资源局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耕地复垦的试验。他们在尾砂上先垫60厘米左右厚的沙砾质隔离层,再铺60厘米左右厚的土壤作耕作层,在耕作层上种植辣椒、豇豆等浅根系蔬菜。

尾矿库耗费7300余万元进行闭库治理后,建成了江南大漠“银沙滩”,成为中国最大的尾砂治理环保旅游项目。该项目也成为矿区生态修复的经典案例之一。

景区景点

江南大漠的景色和别的沙漠大有不同,这里的尾砂都是偏银色的,和普通沙漠的黄沙不一样。在太阳的照耀下,这些银色的沙子就会呈现出金黄色,到了夜晚,在夜光照耀下又会变成银色。

开发与保护

自2004年开始,国家已分三次对尾砂库上的扬尘进行了履绿避尘治理,减少了砂尘污染,净化了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同时美化了江南大漠旅游风景,带动了旅游产业发展。2007年,张家界市股份公司先后投资3000万元开发6501人工洞、江南大漠项目。之后,“6501”人工洞、龙潭湖漂流、江南大漠银沙滩等旅游景区进行“捆绑开发”后配套升级,成功获批为国家级3A级景区。

参考资料

江南大漠景区.临湘市人民政府.2023-11-0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团队赴临湘市忠防镇开展暑期专业实践调研.新浪湖南.2023-11-08

..2023-11-08

..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