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朱祐杬

朱祐杬

朱杬[yuán](1476年—1519年),明代宗室,朱见深与邵贵妃之子,朱祐樘朱祐樘[chēng]异母弟,朱厚照朱厚照叔父朱厚熜[zhū hòu cōng]之父。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七月朱祐杬受封兴王,弘治七年(1494年),到湖广安陆州(今湖北省钟祥市)就藩。朱祐杬喜爱诗书,恭敬谨慎,乐善好施,把安陆州治理得很兴盛,受到明孝宗的嘉奖。朱祐杬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7月13日),享年四十四岁。明武宗赐谥“献”,次年以亲王规制葬于松林山。朱祐杬之子明世宗朱厚即位后,不顾群臣反对,追尊其为“兴献帝”,并追谥为: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庙号李旦,配享明堂。

朱厚熜称赞明睿宗朱祐杬恪守祖训,治隆一国,忧虑百姓之苦;清朝政治家张廷玉评价明睿宗朱祐杬,虽然不曾亲身作皇帝,但是尊号徽称典礼全部具备;近代学者阎崇年评价朱祐杬经常出银出粮,抚恤和救济灾民,博得乐施行善的名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朱祐杬是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母亲是邵贵妃。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七月,朱祐杬被封为兴王。弘治四年(1491年),朱祐杬在德安县建造府邸,随后又改建于安陆州(今湖北省钟祥市),次年与武将蒋之女蒋氏成婚。两年后,朱祐杬起程前往藩地,船只中途停泊龙江时,有数万慈乌绕船而飞,到达黄州府后也出现了同样的事情,人们都把这看作吉兆。

兴王就藩

朱祐杬恭敬谨慎,乐善好施;对下士宽仁以待,受到百姓称颂;恪守祖训,把安陆州治理得很兴盛。朱祐樘朱祐樘给予他不同于其他弟弟的嘉奖。朱祐杬喜爱诗书,拒绝珍宝玩物,从不沉溺女乐,不是公宴便不摆设酒肉。楚地风俗崇尚巫术而轻视医药,朱祐杬便选布良方,用医药救济病人。长史张景明将其所著的《六益》献给朱祐杬,朱祐杬便回赐他黄金布帛。兴王宫邸旁有一名为“阳春”的高台,朱祐杬经常与群臣、太子宾客在此登临赋诗,著作有《恩纪诗集》和《含春堂稿》等。

身后殊荣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朱祐杬薨,终年四十四岁。次年朱祐杬以亲王规制葬于安陆州的松林山。

又过一年,朱厚照朱厚照驾崩,明武宗没有子嗣,朱祐杬的次子朱厚熜入嗣大统,是为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明世宗与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武宗旧臣们之间关于以谁为明世宗皇考,以及明世宗生父尊号的皇统问题发生了长达三年半的大礼议之争。最终明世宗还是不顾朝臣反对,追尊生父为“兴献帝”,又加封为“献皇帝”。明世宗加称朱祐杬为:皇考恭穆献皇帝,建观德殿,祭祀礼仪与太庙相同。并尊称兴王陵为显陵。嘉靖七年(1528年)明世宗亲制《显陵碑》,加尊朱祐杬谥号“恭睿渊仁宽穆纯圣献皇帝”,封松林山为纯德山。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追尊朱祐杬谥号为“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庙号睿宗,附祭在太庙,位居朱厚照之上。朱载坖朱载即位后,停止朱祐杬明堂配享。

历史评价

朱厚熜称赞:恪守祖训,治隆一国,忧虑百姓之苦。

清朝政治家张廷玉在《明史》中评价:明睿宗朱祐杬虽然不曾亲身作皇帝,但是尊号徽称典礼全部具备。

近代学者阎崇年评价:朱祐杬还经常出银出粮,抚恤和救济灾民,博得乐施行善的名声。

人物关系

墓葬信息

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县城北7.5公里的松林山,始建于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完工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陵园占地面积约183.15公顷,与历代帝王陵墓不同,陵寝结构为"一陵两冢"。陵园外围墙高6米,宽1.8米,外罗城全长3600米,陵园内由前后宝城、方城明楼、凌恩殿、神厨、神库、陵户、军户、神宫监、功德碑楼、新红门、旧红门,内外明塘、九曲御河、龙形神道等三十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轶事典故

兴王朱祐杬自幼天资奇伟,深得朱见深的喜爱并亲抚教海。朱祐杬自出生到十八岁,一直在京城度过,接受皇室的文化熏陶。正德三年(1508年),安陆州大旱,百姓发生疫病,朱祐杬赈粮五千石,用于治病防疫和供食。正德十二年(1517年)汉水泛滥,死了很多人畜,为防水患,朱祐杬出资修筑江堤四十里。

文学形象

参考资料

献皇后蒋氏.明显陵官网.2023-11-12

景区概况.明显陵官网.202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