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
EB病毒,全称Epstein-Barr病毒,又称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是一种属于疱疹病毒科的DNA病毒。它是首个在人类肿瘤中发现的病毒,因此也被称为肿瘤病毒。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以通过血液、性接触等方式传播。大多数人在青少年或早期成年时期就已经感染了EB病毒,但大多数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控制病毒,使其不会引发疾病。
EB病毒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此外EB病毒与鼻咽癌、儿童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被列为可能致癌的人类肿瘤病毒之一。目前所测EB病毒抗体,主要有针对病毒的衣壳抗原(CA)、早期抗原(EA)和核抗原(EBNA)。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EB病毒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经口密切接触传播,偶可通过血液传播。一旦感染EB病毒,人体会对其产生免疫反应,但病毒仍可在体内潜伏,并在某些情况下重新激活,导致病毒的传播和疾病的发作。
病因
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大量进入血液循环而造成全身性感染,并可长期潜伏在人体淋巴组织中。EBV感染可表现为增殖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不同感染状态表达不同的抗原,增殖性感染期表达的抗原有EBV早期抗原、EBV衣壳蛋白和EBV膜抗原,潜伏感染期表达的抗原有EBV核抗原和潜伏膜蛋白。
症状
EB病毒感染的症状非常广泛,从无症状到严重的疾病都有可能。在儿童和青少年中,EB病毒感染通常会引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也被称为"亲吻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咽喉痛、淋巴结肿大、疲劳等。在成年人中,EB病毒感染可能不会引发任何症状,或者只会引发轻微的流感样症状。
然而,EB病毒也可能引发一些严重的疾病,包括某些类型的癌症。例如,EB病毒与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鼻咽癌、胃癌等有关。此外,EB病毒还可能引发一些自体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红斑狼疮等。
导致疾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后发病,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炎、慢性淋巴结炎、脾大、肝功能异常、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大量增多。急性期后,低烧、疲劳可持续6个月之久,正常人预后良好,免疫缺陷病患者可出现死亡。
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
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又称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lymphoma)。多见于5~12岁儿童,发生在中非等温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好发部位为颜面、腭部。儿童在发病前已受到EB病毒重度感染,在伯基特淋巴瘤的活检组织中可检出EB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及核抗原。
鼻咽癌
鼻咽癌是与EBV密切相关的一种常见上皮细胞恶性肿瘤。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中国南方(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等)及东南亚是鼻咽癌高发区。鼻咽癌的活检组织可检出EB病毒的DNA及核抗原;其血清中亦含有较高滴度的EB病毒特异的VCA-IgA或EAIgA抗体。
治疗
目前,还没有针对EB病毒的疫苗或特效药,治疗主要依赖于缓解症状和增强免疫系统的能力。对于EB病毒引发的癌症,可能需要进行化疗、放疗或手术等治疗。对于EB病毒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预防
不要随便亲吻孩子
不随便亲吻孩子,不亲孩子的手脚,因为幼儿很可能把被 亲过的手脚指头放进口中吸吮,增加病菌感染的机会。另外,化妆的时候也不要亲孩子,化妆品里的有害或过敏物质能通过亲吻进入孩子体内。
不长时间待在室内
不要让孩子在密不透风的室内玩太长时间,若室内有人得病,就容易传染。如果待在室内,要定期开窗通风,新鲜的空气不仅能稀释室内污染物,还能平衡室内外温差,减少温度变化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平时让孩子多做室外活动,加强身体锻炼。
注意卫生勤洗手
不要让孩子和已患病的小朋友一起玩,避免交叉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外出回家后勤洗手。
参考资料
什么是EB病毒.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3-11-14
eb病毒是什么意思.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3-11-14
四岁男童高烧不退竟然患上“亲吻病毒”.今日头条-扬子晚报.2023-11-14
警惕!千万别随意亲孩子!2岁宝宝竟被亲吻致面瘫…….今日头条-新华网.2023-11-1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今日头条-北京市顺义妇幼保健院.2023-11-14
转给宝爸宝妈们,EB病毒来袭,早了解早预防勿恐慌!.今日头条-安徽省蚌埠市人民检察院.202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