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奎
张二奎(1814年—1864年),原名士元,字子英,又名张尔奎,原籍浙江省,京剧老生演员,为京剧早期老三杰之一,与程长庚、余三胜齐名,号称“京剧三鼎甲”。
人物经历
张二奎生在书香门第,随先辈经商到北京,幼年二奎被家中送入私塾,他喜欢看戏听曲,背着家里经常到位于大栅栏的广和大戏楼去看戏。
20多岁时,他在爱新觉罗·旻宁时工部都水清吏司做经承的小吏,经常在戏班里客串角色。张二奎在24岁上被上司撤职,革除了功名,家中没有了经济来源,遂索性找到和春班主,正式加入和春班"下海",成为和春班台柱老生,并取艺名"张二奎"。
1845年,张二奎加入四大徽班之一的四喜班,在此班六年的演出生涯里,张二奎的演技日渐成熟,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唱腔中加入了北京方言。
咸丰初年,张二奎又离开四喜班,与大奎官(刘万义)共组成立自己的"双奎戏班",与时久名盛的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分庭抗礼,成为京剧形成初期最重要的班社之一。
咸丰十年(1860年)的秋天,张二奎的母亲病故,后又被小人告发"以优伶潜用官宦排场举动"惊动官府而获罪。被判发配边庭。途中路经通州区,又被当地官员逼迫唱戏,郁愤难舒,戏演完后即一病不起,约同治三年(1864年)在通州故去。
艺术特色
张二奎工老生(末角),能戏很多,生末兼备。仪表修伟,善演帝王戏,如《金水桥》《上天台》等,冠袍登场,俨然帝王风度。嗓音欠宏亮,但唱起来声韵浑厚,念白尤为清脆动听,所以演末角戏如《天雷报》《九更天》《胭脂褶》《一捧雪》《审潘洪》《十道本》等。
人物弟子
张二奎亲传弟子有杨月楼,《四郎探母》成为他的代表剧目,同光十三绝人物图中,杨就是以此剧目入画的。
后世纪念
后人称张二奎为奎派。学他的有贾洪林、周春奎、刘景然、叶春善等。名须生马连良在喜连成学戏时,一度嗓音失润,由乃师叶春善教以奎派念白戏,嗓音恢复后,又专学唱工戏。
人物轶事
爱新觉罗·奕詝酷爱看戏,一天,他把余三胜、张二奎、程长庚召来,让他们同台演出,三人演出的剧目是《战成都》,余三胜演马超,张二奎演刘备,程长庚演刘璋。三人的表演使咸丰皇帝忘记了烦恼,对他们大加赏赐,并御封他们为"老生三杰"。这次演出,咸丰对演刘备的张二奎印象很深,得知他是精忠庙会首,就赏赐他四品顶戴。
代表剧目
张二奎代表剧目有《金水桥》《打金砖》《回笼鸽》《取荥阳》《五雷阵》及《四郎探母》等。
参考资料
清朝同光名伶“十三绝”画像简介.微信公众平台.2024-06-10
邓庄历史文化传奇(二十)京剧三鼎甲之一张二奎(武家庄)的艺术人生!.微信公众平台.2024-06-10
二百多年前,为乾隆皇帝祝寿的一次演出,竟然催生出一大“国粹”.微信公众平台.2024-06-10
历史上有杨四郎吗?《四郎探母》是一出什么样的好戏?| 专栏【韵白】.微信公众平台.202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