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惹粽
娘惹粽(Nyonya Chang)又称蓝花粽,外表色泽鲜亮,是中国饮食文化和马来西亚饮食文化结合的产品,是新加坡特有的美食。
包粽子前糯米先浸过了蝶豆花汁,变成了蓝色,用一寸多直径的圆铁盘,将蓝、白糯米分别装盘压实,再加入椰浆用力拌匀蒸熟。包粽子时,加上蓝白色糯米,装入馅料,之后便可下锅蒸熟后食用。娘惹粽的精华首先在于馅料,腌制上等瘦肉,再配以冬瓜条混炒,有甜、咸、香、鲜等口味。娘惹粽来源于15世纪马六甲的峇峇娘惹饮食文化,在东南亚一带富有盛名。2024年6月5日,“粽情娘惹粽体验活动”走进丰泽区少林社区。
历史沿革
娘惹粽来源于15世纪马六甲的峇峇娘惹饮食文化,在东南亚一带富有盛名。2024年6月5日,由泉州市侨联主办,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少林社区共同承办的“粽情娘惹粽体验活动”走进丰泽区少林社区。
制作方法
原料选择
娘惹粽使用五花肉作为主要馅料,味道和鲜肉粽的味道有很大不同,口感是咸中略甜,而且感觉不到油腻。娘惹粽靠冬瓜糖调出甜味,用芫荽粉、白胡椒等代表性南洋香料加上豆酱炒制成微辣和浓郁的酱料,再配上肉丁,味道丰富。
制作方法
娘惹粽与传统粽子直接用生糯米包馅下锅蒸不同,娘惹粽的另一个特色是包粽子的糯米不是生的,需要热加工。一些制作者会先将浸泡好的糯米混合椰浆蒸熟,包好粽子后再下锅蒸一遍,充分入味。也有制作者把浸好的糯米加点盐和苏打粉,热油锅,放洋葱,然后倒入糯米翻炒,炒到粘锅即可。
部分娘惹粽的一角是蓝色的,是因为娘惹们喜欢把一种可食用兰花放到清水里搅煮成靛蓝色汁液,将其用作天然色素。兰花经日晒变成干花,只需放入滚烫的水煮上10分钟,即会变成天然的蓝色色素。加工好的糯米分成两个部分,一份大,一份小,小的那部分糯米里倒入兰花汁浸泡。包粽子时先在底部填入1大勺蓝米,1小勺白米,然后把2大勺的馅料填入,再铺上2大勺白米,左右两角各放上一小撮蓝米,盖上一片香兰叶。
食用方法
蒸熟后揭开粽叶后入口品尝。
口味特点
娘惹粽的精华首先在于馅料,用狮城独特香料“芫荽粉”配上酱油,腌制上等瘦肉,再配以香甜爽口的冬瓜条混炒,裹入透白晶莹的糯米之中,鲜而不腻,咸中略甜。娘惹粽有甜、咸、香、鲜等口味。
流行区域
娘惹粽以马六甲、槟城、吉隆坡等地华人社区尤为盛行。
饮食文化
“峇峇娘惹”是由早期在马六甲扎根的华人与当地居民通婚所产生的后代。数百年间,随着族群的不断发展,“峇峇娘惹”形成了独树一帜,特色鲜明的文化。然而,受到社会,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峇峇娘惹”长期以来恪守的传统现如今已沦为成了一方日渐边缘化的东南亚华人文化。保护“峇峇娘惹”文化不仅可以加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交流,同时也可以促进中国与马来半岛区域间的民心相通。
黄瑞燕是第七代娘惹,她表示家族从曾祖起已经四代传制娘惹美食。从小在母亲身边耳濡目染,娘惹粽已成为黄瑞燕融入人生的端午记忆。“娘惹粽代表着不同民族文化完美融合后形成的、多姿多彩的南洋华人文化”。在马来西亚著名华文作家朵拉看来,一粒色彩艳丽、风味独特的娘惹粽,有中华传统粽子文化的传承,也带有马来西亚华人融合在地特色、加入蝶豆花和香料的创新,“既具古典的沉郁又有现代的热情”。
相关事件
2024年6月12日,赵昭仪到底多爱吃娘惹粽等相关话题登上抖音平台热榜。
参考资料
娘惹粽、槲叶糕、车轮饼……别国的端午怎么吃?.澎湃新闻.2024-06-12
在马来西亚这样吃粽子.新华社新媒体.2024-06-12
【寻味中华】当粽子遇上娘惹:述说中华美食的南洋传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24-06-12
端午文化韵悠长.新浪网.2024-06-12
在新加坡尝一个娘惹粽子.新华新闻.2024-06-12
居民品娘惹粽 感受南洋风情.泉州日报社.2024-06-12
粽子甜咸不一,各地风情各异.新华网.2024-06-13
探寻“峇峇娘惹”:一方古老的东南亚华侨华人文化.今日头条.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