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轸
饶轸,字辅星,嘉应州松口堡(今梅县松口镇铜琶村)人。清代光绪年间,饶轸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显著成绩,成为进士,并在吏部担任主事。他与父亲饶应坤、兄长饶轩均是进士出身,且均在京为官,因此在乡里颇受尊敬。
人物生平
饶轸少时聪颖非凡,有神童之称,他承接家中的学塾在焦里堂学习易经,并师从象州县的郑献甫和番周的陈澧两位先生,因此深入研究经学。他广泛阅读了十三经的注疏,特别是专研毛诗和三礼,以郑氏的学说为主,同时也精于文学,擅长文选。饶轸在学海堂作为专课生学习,并专攻韩文。他曾在巴陵方氏馆中学习,方氏家中藏书丰富,使他的学识更加深广。方氏刻制的丛书多有饶轸代撰的跋文。他所作的“学海堂菊坡精舍”课卷受到陈兰甫先生的赞赏和同辈的推崇,但饶轸谦虚未自满,将原卷珍藏而不外借,因此作品罕见传播。
饶轸虽然多次受科举挫折,不少旧友已中科举,但他并不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学习。终于在光绪年间己丑科中举人,壬辰科成进士,五十一岁时被任命为吏部主事。他的家庭也非常显赫,父子兄弟三人都是进士出身,且都成为京官,乡里对此非常自豪。饶轸终年五十四岁。
轶事典故
饶轸自幼以聪敏著称,具备一目十行的读书能力。性格内向且谨慎,他常遭一些轻浮子弟的嘲笑。在饶轸考取秀才、中举、以及最终在京试中考取进士的每个阶段,总有人嘲讽这是“偶然”的结果。面对这些冷嘲热讽,饶轸未曾动怒,而是以一首诗作回应:“金榜题名是偶然,偶然偶然又偶然。世间果多偶然事,劝君何不一偶然。”这首诗深刻地打击了那些无能而嫉妒他人成功的人,至今这首诗在松口民间仍广为流传。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饶轸.梅州市政协.2024-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