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屏仁
李屏仁(1908~1937),于1908年出生于杨洲乡大财主李丹家。
幼时在家念私塾,15岁到武宁县城“凤凰堂”深造。1929年李屏仁进入冯玉祥创办的西北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工兵队学习,此间结识了刘振亚、李青云等共产党员和一些思想进步的青年,对中国共产党有了一定了解。1930年毕业后,编入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935年10月,调任军团作战科科长。不久,又调任军团参谋长。1936年11月,任西路军第五军参谋长。在指挥永昌战斗时身负重伤,后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野战医院治疗。
1937年3月,西路军失败后,同一些战友被困于祁连山密林中。18日,因伤口严重溃烂,不幸以身殉职。
人物生平
少年时在家读私塾,后赴南昌市求学。
1929年考入由冯玉祥创办的西北陆军军官学校工兵队学习,1930年毕业后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后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
1931年,在宜黄县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参加宁都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连长、营长、军团教导队队长等职。并在瑞金叶坪,受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毛泽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的接见。
1933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在宜黄战斗中,一连被数倍于己的敌军重重包围。突围时,李屏仁的小腿骨不幸被敌人弹片打断。
1934年夏,调任红五军团教导队任队长。10月,随军长征,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1月调任为三十七团团长,率部随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先后参加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五次反“围剿”战斗。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率领三十七团取得遵义和娄山关战斗。8月,率部担任左路军前卫。10月,调任军团作战科科长,不久,又调任军团参谋长。11月,随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渡过黄河进行西征。
1936年10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九军、三十军组成红西路军西渡黄河,李屏仁随军西征。在战斗中李屏仁光荣负伤,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伤口严重溃烂。
1937年3月18日,因饥寒交迫,伤势极度恶化,以身殉职,终年29岁。他的遗体由战友谢良用雪掩埋在祁连山脉上。
后世纪念
1987年5月,即李屏仁牺牲50周年之际,家乡中共江西武宁县委、武宁县人民政府隆重举行了“纪念李屏仁烈士牺牲50周年”活动,并将他一生的光辉事迹收编进《武宁县志》,同时在他的出生地杨洲乡树起了李屏仁烈士纪念碑,以照后人。当年任红五军团一三一团团长,李屏仁入党介绍人之一,解放后任民政部副部长的袁血卒特为他题词,赞扬李屏仁的革命功绩。题词是:“静如泰山,动如猛虎,和蔼可亲,生活简朴,英勇杀敌,何谓险阻,长征路上,永垂千古!李屏仁同志永生!”
参考资料
追忆武宁籍红军将领李屏仁.江西省政协办公厅.202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