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高压
阻塞高压是在西风带长波槽脊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在脊不断北伸时,其南部与南方暖空气的联系会被冷空气所切断,在脊的北边出现闭合环流,形成暖高压中心。它是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大气对流层中部和上部深厚的暖高压。由长波波辐增大而形成的含有闭合高压中心的准静止的长波脊,它很少移动,持续时间又比较长,阻碍着上游西风气流和天气系统的东移。阻塞高压主要出现在北半球,常和切断低压相伴出现。
基本资料
阻塞高压在西风带长波槽脊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在脊不断北伸时,其南部与南方暖空气的联系会被冷空气所切断,在脊的北边出现闭合环流,形成暖高压中心,叫做阻塞高压,它是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大气对流层中部和上部深厚的暖高压。由长波波辐增大而形成的含有闭合高压中心的准静止的长波脊,它很少移动,持续时间又比较长,阻碍着上游西风气流和天气系统的东移。阻塞高压主要出现在北半球,常和切断低压相伴出现。
特点
1、中高纬度(一般在50°N以北)高空有闭合暖高压中心存在,表明南来的强盛暖空气被孤立于北方高空。
2、暖高至少要维持三天以上,但它维持时期内,一般呈准静止状态,有时可以向西倒退,偶尔即使向东移动时,其速度也不超过7~8经度/天。
3、在阻塞高压区域内,西风急流主流显着减弱,同时急流自高压西侧分为南北两支,绕过高压后再会合起来,其分支点与会合点间的范围一般大于40~50个经度。
结构
1、阻塞高压出现在对流层中上层,是深厚的暖性高压系统,在它的东西两侧盛行南北气流,其南侧有明显的偏东风。 2、暖高凌驾于地面变性冷高之上,地面图上高压的东西两侧都有气旋活动,常以西侧更为活跃。
3、暖高压对应着冷的对流层顶,200hPa图上高压中心附近为冷中心。
出现地区
阻高最常出现在大西洋、欧洲及北美西部阿拉斯加州地区,而且在大西洋上空比太平洋上空出现得更多些。在亚洲地区,阻塞高压经常出现在乌拉尔山脉及鄂霍次克海地区。
纬度方面,以在55°~59°N纬度带内出现的最多,而在40°~50°N纬度带内出现的最少。
出现时间
在欧洲,阻塞高压一般可维持到20天左右,至少也在5天以上;在亚洲平均则为8天,最短为3~5天。
一年中,亚洲以5、6、7三个月出现最多,以3、11月为最少。欧洲则不同,最多出现在11、3、4、5月,最少则在1月和7月,较亚洲月超前两个月。
环流型式
阻塞高压的建立和崩溃常常伴随着一次大范围甚至半球范围的环流型式的剧烈转变。它的建立,标志着纬向环流向径向环流的转变;它的持续,标志径向环流处于强盛阶段;它的崩溃,标志着径向环流向纬向环流的转变。因此,研究阻塞高压对了解环流型的转变,冷暖空气的活动和天气预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阻塞高压常呈准静止状态,移动缓慢,有时甚至西退。阻塞高压维持的时间平均为5~7天,有时可达20天以上。所在地区往往形成持续的单一天气,其东部多为持久的晴朗天气,西部多为降水天气。乌拉尔山脉和鄂霍次克海常有阻塞高压,当它们稳定维持时,中国南方多连阴雨天气;当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减弱崩溃时,常引起中国的寒潮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