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四聋校
上海市第四聋校(ShanghaiNo.4 School for Hearing lmpaired Children)是位于上海市的一所聋人教育学校,为社会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学校致力于听障学生口语教学工作,地址位于上海市香山路28号。学校占地面积5.6亩,建筑面积共4789.1平方米。学校在籍学生42人,教职员工43人,校长为吴蓓芬。
1937年10月,上海市第四聋校由“中华聋哑协会”发起创办,校名为“中华聋哑协会附设战时聋哑学校”。1945年,学校搬迁至孔子庙路文庙内,更名为“中华聋哑学校”。1956年,学校由上海市教育局接管,改为公立,校名为“上海市第四聋哑学校”。 次年,学校迁址至复兴中路471号。1987年,学校在上海市首创两年制聋幼儿学前教育班。1994年,更名为“上海市第四聋校”。1998年,学校成为“集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多重残疾教育”为一体的上海市中心城区聋校。2005年,学校的《对聋童进行“补偿-发展”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被评为上海市第八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08年,学校迁址至皋兰路31号。2012年,黄浦区教育局在学校成立上海第四听障教育指导中心。2017年,学校的《基于“补偿-发展”教育的聋校课程发展研究》被评为黄浦区第十二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学校引进了先进的听力检测、耳膜制作、嗓音言语矫治、集体语训机等设备和技术,建立了测听室、耳膜制作室、多功能言语康复室、感觉统合室、电子阅览室等专用辅助教室。
学校先后成为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上海市特殊教育示范校、上海市聋校教师自培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实验基地、上海市陈鹤琴教育思想实验基地、全国首批特教学校“医教结合”实验基地等。
历史沿革
1937年10月,上海市第四聋校由“中华聋哑协会”发起创办,校名为“中华聋哑协会附设战时聋哑学校”。次年,学校改名为“中华聋哑协会附属聋哑学校”。1945年,学校搬迁至孔子庙路文庙内,更名为"中华聋哑学校”。1956年,学校由上海市教育局接管,改为公立,校名为“上海市第四聋哑学校”,秋季招生一年级,正式推行口语教学。学制为十年制。 次年,学校迁址至复兴中路 471号。1987年,学校在上海市首创两年制聋幼儿学前教育班。
1989年,学校的《对聋幼儿语言教育的探索》获得“上海市第三届普教科研成果”三等奖。1994年,更名为“上海市第四聋校”,并在全市首次创立多重残障儿童教育班,列为“卢湾区百件好事”之一。次年,学校的《聋健幼儿一体化教育》研究荣获上海市第五届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1997年,学校被认定为上海市特殊教育学校聋校自培基地。次年,学校在市教委对上海市19所校设点布局调整中,成为“集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多重残疾教育”为一体的上海市中心城区聋校,并迁址至重庆南路 268弄10号。
2005年,上海市第四聋校的《对聋童进行"补偿-发展”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被评为上海市第八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次年,学校被命名为"上海市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2008年,学校迁址至皋兰路31号。之后,学校的《提高耳聋学生语言能力的实践研究》被评为上海市第九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年,学校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实验基地。次年,黄浦区教育局在学校成立上海第四听障教育指导中心。2017年,学校的《基于"补偿-发展”教育的聋校课程发展研究》被评为黄浦区第十二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上海市第四聋校占地面积5.6亩,建筑面积共4789.1平方米。学校致力于听障学生口语教学工作,运用现代信息及先进的康复技术,在口语教学、言语矫治、康复训练、技艺特长培养、多残班生活教育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得到国内外教育专家及特教同行的好评。在市教委领导下,通过合并改建成为“集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多重残疾教育”为一体的市中心城区聋校。学校在籍学生42人,其中学前3人,义务教育段39人,其中11位学生是除听力障碍外,还伴有其他各类明显的障碍。社区康复服务3人,区域随班就读60人。
硬件设施
学校引进了先进的听力检测、耳膜制作、嗓音言语矫治、集体语训机等设备和技术,建立了测听室、耳膜制作室、多功能言语康复室、感觉统合室、电子阅览室等专用辅助教室,为听障学生学习提供了优良的教学环境和人本化的服务。
师资力量
上海市第四聋校在补偿听觉障碍、发展语言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积累了经验,形成了以特级教师季佩玉、顾爱玉为代表的终身献身于聋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并以语言教育为主要特色。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43人,其中校级干部2人,工会主席1人,中层干部6人,专任教师37人;任职资格符合率100%,合格学历达标率100%。其中研究生学历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高级教师10人,占教师总数的27%;一级教师18人,占教师总数的48%;二级教师9人,占教师总数的24%。现任区级骨干教师1人。35岁以下教师7人,35-50岁教师19人,50岁以上教师11人。
领导班子
组织机构
党团组织
学校依靠学校党支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的作用。党支部组织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监督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执行。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组织开展适合青少年聋人学生特点的活动,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层管理机构
学校设置校务办公室、科研室、教导(教学、德育)处、总务处、人事处等职能部门,分别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能。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提升管理效能,确保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其他常设机构
学校建立校务委员会
负责审议学校章程、发展规划、规章制度、人事与财务方案等校内重大事项。校务委员会作为校长负责制的补充和完善,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大事项决策时召集由教师代表、校级家长委员会代表、社区代表参加的扩大会议。
建立家长委员会
增进家校沟通,保障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工作。
办学理念
以聋生个性潜能发展为目标,以教师专业素质发展为重点,以学校教育特色发展为方向。
办学特色
上海市第四聋校为聋生提供的语言教育是该校的特色品牌:在聋校语言教育中,“扬长补短,以长促短;依文学语,以语学文;因人而异,多重渠道;视听相辅,说写并举”,“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学习生活中的语言,把语言用到生活中去”。进一步优化聋校低年级 “医教结合、强化口语、说写并举”,中年级 “口语主导、读写并举、思维训练”,高年级“篇章阅读作文与组织策略相结合、发展自主读写能力”的语言教育策略。在补偿聋童听觉障碍、形成和发展语言能力、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积累经验,发挥示范作用。
教学成果
2023年5月,上海市第四聋校的学生王竑雄和黎心佩两人分别获得“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第四届全国听力残疾人朗诵大赛优秀参与者的荣誉。同年7月,该校学生7人在“书香新时代‘典’亮新征程”主题活动诵读比赛初中组获奖,其中郁馨雨、杨子豪、陈珂玲、黎心佩和黎心安共5人获得二等奖,陈珂玲、刘自雍两人获得三等奖。同年10月,该校学生刘自雍、郁馨雨和梁馨月三人在2023年黄浦区“雏鹰星尚杯”“亚运”主题书法评比中获奖,其中刘自雍获得一等奖,郁馨雨获得二等奖,梁馨月获得三等奖。另外,刘自雍还在2023年黄浦区“雏鹰星尚杯”“亚运”主题绘画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次年5月,上海市第四聋校乌稼闰、蔡似瑜老师的课例成功入选教育部2023年“基础教育部级精品课”遴选 “部级精品课”名单。
合作交流
2023年3月30日,团区委副书记褚巍巍和团区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李晓涵来到上海市第四聋校视察学生团队建设工作,受到了四聋校长、书记、德育教导和大队辅导员的热情接待。6月6日,上海市教委科研处党支部党员在许开宇处长的带领下来到上海市第四聋校,与校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11月6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励耕计划特殊教育教师培训项目管理者培训班学员来到上海市第四聋校,就学校课程育人和教育管理展开研讨。
获得荣誉
相关事件
2024年10月18日晚,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坐镇主场迎战河南队,来自上海市第四聋校的部分学生、黄浦区聋人协会的部分听障人士来到上海体育场参观、观摩比赛,并与申花队员合影留念。
参考资料
以“四融慧育”惠泽学校发展——上海市第四聋校2023—2024学年发展规划.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专栏.2024-10-20
上海市第四聋校简介.上海市第四聋校.2024-10-20
上海市第四聋校办学基本情况.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专栏.2024-10-20
上海市第四聋校领导班子成员.上海市第四聋校.2024-10-20
上海市第四聋校机构设置.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专栏.2024-10-20
2023年度上海市第四聋校学生获奖名单.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专栏.2024-10-20
我校两堂课例入选2023年基础教育“部级精品课”.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专栏.2024-10-20
来自区团委的关怀.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专栏.2024-10-20
支部共建 汇爱四聋.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专栏.2024-10-20
励耕计划特殊教育教师培训项目管理者培训班学员来访四聋.黄浦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专栏.2024-10-20
这群残障人士走进申花主场,共筑蓝色公益梦想.上海体育.2024-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