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绿颊亚马逊鹦鹉

绿颊亚马逊鹦鹉

绿颊亚马逊鹦鹉(Amazona viridigenalis),又称红冠亚马逊鹦鹉,是鹦形目、鹦鹉科、亚马逊鹦鹉属的一种鹦鹉,绿颊亚马逊鹦鹉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东北部,冬天时有部分可能会迁徙到美国德州的南部。它们是居留种,但也会为了觅食而离开繁殖区域。在美国,有野生的绿颊亚马逊鹦鹉在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城市社区繁衍生息。

外形特征

绿颊亚马逊鹦鹉体长约33cm(13),羽毛主要为绿色。头部具有显著的黄色区域,被称为“帽”。眼睛虹膜桔色,眼睛周围偶尔可见黄色。翅膀转折处有红色点缀,主飞羽和次飞羽为紫光蓝色。身体颜色从带蓝的深绿色至偏黄的绿色不等,头部羽毛颜色多样,有助于品种鉴别。绿颊亚马逊鹦鹉的额头和冠羽为鲜艳的红色,眼睛后方有深蓝色条纹,脸颊为浅绿色。瞳孔颜色从明亮的黄色到栗色不等,幼鸟眼睛为灰色。喙角色,腿部为米色或灰色。体长约为11-13英寸(28-33厘米),翼展为15-16英寸(38-41厘米),平均体重为270克(9.5盎司)。

生活习性

喜爱居住在河流边的林地、森林的边缘地带、丘陵地、农耕区和一 些干燥或半干燥的热带低地中,偶尔会和其他亚马逊鹦鹉聚集在一 起 ,成对或成群活动,有时会聚集数百只;有着固定的作息生活,通常在破晓的时候会聚集在栖息的树木附近约一个小时左右,期间它们会决定要觅食的方向并且嘈杂的鸣叫,喜欢栖息在有良好视野的树枝上面;觅食的时间早上约在6点到9点,下午则是4点到7点,在觅食的时候很安静因此不容易引起注意。早上10点到下午3点则是它们的休息时间,晚上7点以后就会回到栖息的地方,或是就近找树木过夜。在找到适合的地点之前会不断的飞来飞去,直到它们在浓密的林叶间安定下来为止。虽然它们体型小,但是叫声非常刺耳,是相当嘈杂的鹦鹉。

主要以水果、浆果坚果、种子、树叶、树皮、树枝、花朵、植物嫩芽等为食。

繁殖

绿颊亚马逊鹦鹉筑巢于枯木树洞中,也会筑巢在啄木鸟科放弃的树洞。繁殖季介于3-7月间。在鸟舍中应提供新鲜树枝供它们啃咬。繁殖期间会对饲主有攻击性,求偶期间可能会比较吵闹。窝卵数通常为2至3颗,孵化期约28-30天,2个月左右羽毛长成。一对鸟通常会终身伴侣。

人工饲养

绿颊亚马逊鹦鹉通常被作为宠物饲养,如果得到主人的关爱和注意,它们会变得非常亲昵和好玩。然而,饲养这种鹦鹉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提供足够的运动和多样化的健康饮食。它们在人工饲养下可以活50多年,甚至有些可以活70多年。适应环境后十分强壮;早晨及傍晚可能很吵杂,喜爱洗澡。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 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I 级保护动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濒危(EN)。

种群现状

绿颊亚马孙河鹦鹉个性比较不像黄头亚马逊或蓝顶亚马逊等般活泼好动。是华盛顿公约一级保育的种类,人为盗捕及栖息地大幅遭破坏是族群数量衰退的主要原因。由于栖息地破坏与违法宠物鸟买卖的高获利而带来的严重盗捕情形,再加上许多在农作物区觅食的绿颊亚马逊遭到农民射杀,使它们的数量锐减至3000-6500只。濒临绝种。1994年的研究估计野生种群约有2,000至4,300只成年个体。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认为它是一种全球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在减少。在墨西哥被非法捕捉出口到美国作为宠物贸易,以及其天然栖息地——墨西哥东北部的低地森林遭到破坏,是该鸟类生存面临的主要威胁。

参考资料

Page cannot be found.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