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桓彬

桓彬

桓彬(133年-178年),字彦林,出生于沛郡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是东汉时期的官员和学者,同时也是经学大师桓荣的玄孙。他以才华横溢和廉洁自守而闻名,曾担任尚书郎,与多位朝廷重臣关系良好。然而,由于拒绝与宦官结交,遭到诬告并因此被贬黜。他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六岁。他的著作包括《七说》及其余三篇文章,受到当时人们的高度赞扬。

人物经历

桓彬生活在刘保阳嘉二年至刘宏光和元年间,以其聪慧早熟和深厚的学术修养而著称。他曾被推举为孝廉,并被任命为尚书郎。在任期间,他与左丞刘歆、右丞杜希等人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然而,由于不愿意与中常侍曹节的女婿冯方交往,导致后者心存不满,最终向朝廷上奏,指控桓彬参与了所谓的“酒党”,致使桓彬被罢免职务。尽管如此,桓彬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没有屈服于权势的压力。

主要作品

桓彬的作品包括《七说》以及另外三篇书籍,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文学的理解和掌握,还体现了他的高尚品德。蔡邕等人对他的思想进行了深入讨论,并为其树立纪念碑以示纪念。

历史评价

桓彬因其卓越的智慧、深厚的文化底蕴、不随波逐流的品格以及清高的生活态度而受到了历史的高度评价。人们认为他是四个方面的典范:聪明早慧、学问渊博、不贪图功名利禄、言行一致。

参考资料

桓 彬.蚌埠市人民政府.2024-08-15

薛小林:秦汉时期宴饮活动中的政治秩序与权力运作.腾讯网.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