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港口吞吐量

港口吞吐量

港口吞吐量(英文名:port throughput),是指一年内经由水运输出、输入港区并经过装卸作业的货物总量。

港口吞吐量分为旅客吞吐量和货物吞吐量。影响港口吞吐量的因素十分复杂。综合起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客观的区域因素,如腹地的大小,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和进出口商品的数量等等;另一种是港口本身的建港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港口吞吐量是反映港口生产经营活动成果的重要数量指标,港口吞吐量的流向构成、数量构成和物理分类构成是港口在国际、地区间水上交通链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最直接体现,也是衡量国家、地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量化参考依据。

2024年,中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76亿吨,比2023年增长3.7%,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54亿吨,增长6.9%。

名词释义

港口吞吐量,是指一年内经由水运输出、输入港区并经过装卸作业的货物总量。

主要分类

港口吞吐量分为旅客吞吐量和货物吞吐量。

港口旅客吞吐量

港口旅客吞吐量是指由水运乘船进出港区范围的旅客人数,其计量单位为人次。港口旅客吞吐量应包括乘游船进出港口的旅客人数,但不包括港区内轮渡及短途客运的旅客人数、免票儿童以及各船舶的船员人数。

港口货物吞吐量

港口货物吞吐量是指经水运运进、运出港区范围并经装卸的货物数量,包括邮件及办理托运手续的行李、包裹以及补给船舶的燃、物料和淡水。港口货物吞吐量由出口吞吐量和进口吞吐量两部分组成。出口吞吐量是指从本港装船运出港口的货物数量,包括在本港扎排运出的竹木排。进口吞吐量是指由水运运进港口卸下的货物数量,包括流放或由船舶拖带进港、在本港扎排的竹木排。

计算方式

港口货物吞吐量

港口货物吞吐量按照以下方法进行计算:

(1) 自本港装船运出港区的货物,计算1次出口吞吐量;

(2) 由水运运进港区卸下的货物,计算1次进口吞吐量;

(3) 由水运运进港区,经装卸又从水运运出港区的转口货物,不论是船过船直接转口或是经过仓库后再转口,均分别按进口和出口各计1次吞吐量;

(4) 凡被拖带或流放的竹、木排,在本港进行装卸(包括拆、扎排)的,分别按进口、出口计算吞吐量;

(5) 补给国内、外运输船舶的燃料、物料(不包括伙食生活用品),计算为出口吞吐量;

(6) 由水运运进港区,作为建港用的物资、人防物资和防汛物资,并在港内消耗的,计算进口吞吐量;

(7) 由水运运进、运出港区的邮件及办理托运手续的行李、包裹,分别按进口或出口计算吞吐量。

下列情况不计算货物吞吐量:

(1) 在本港区范围内的短途运输、渡船物资,以及为运输船舶装卸货物服务的驳运量和作业区之间转库的驳运量;

(2) 在同一市区内港与港之间的短途运输货物;

(3) 船舶运载进港后,未经装卸又原船运载出港(包括原驳换拖)的货物;

(4) 自船上卸下,即又装到同一船上的货物,或装船后未运出港区,又卸回本港的货物;

(5) 路过的竹、木排,在本港内进行原排加固、水排拼大排或大排改小排等加工整理;

(6) 渔船或其他船舶直接自江、海、湖泊中捕捞运进港口的水产品,以及挖掘的海河泥;

(7) 在港区内装船运至港区外倒入海内的废弃物。

港口旅客吞吐量

旅客吞吐量只统计旅客的出口量。旅客出口量是指由本港码头乘船出港的旅客人数,它不包括进港下船的旅客和轮渡、市内短途客运人数以及无票儿童。

影响因素

影响港口吞吐量的因素十分复杂。综合起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客观的区域因素,如腹地的大小,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和进出口商品的数量等等;另一种是港口本身的建港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

在上述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劳动组织与管理水平、装卸机械数量和技术水平、船型、车型、水文气象条件、工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桨轮船到港的均衡性,以及经由港口装卸的货物品种与数量,均可能成为影响港口吞吐能力的重要因素。但最直接最关键的要素是泊位能力的大小。

统计数据

2002年,中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8.0亿吨,比2001年增长16.6%。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7.2亿吨,增长18.1%,内河港口完成10.8亿吨,增长14.3%。

2006年,中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5.70亿吨,比2005年增长14.8%。沿海港口完成35.30亿吨,增长17.3%,内河港口完成20.40亿吨,增长10.6%。中国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6.14亿吨,比2005年增长18.1%。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4.75亿吨,增长17.8%,内河港口完成1.39亿吨,增长22.1%。

2012年,中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7.76亿吨,比2011年增长7.3%。其中,沿海港口完成68.80亿吨,内河港口完成38.96亿吨,分别增长8.2%和5.9%。中国港口完成旅客吞吐量1.94亿人,比2011年下降0.1%。其中,沿海港口完成0.79亿人,内河港口完成1.15亿人,分别下降1.5%和增长0.8%。

2022年,中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57亿吨,同比增长0.9%。其中,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3.5亿吨,同比增长1.3%,增速比2021年减缓3.4个百分点,南京以下港口完成22.2亿吨,规模基本与2021年持平;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3.3亿吨,同比下降0.5%。

2023年,中国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69.73亿吨,比2022年增长8.2%。其中,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61.39亿吨、增长10.5%,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08.35亿吨、增长6.9%;外贸货物吞吐量50.47亿吨、增长9.5%,内贸货物吞吐量119.26亿吨、增长7.7%。2023全年完成港口旅客吞吐量7844.53万人次,比2022年增长101.8%。其中,内河港口旅客吞吐量344.12万人次、增长781.6%,沿海港口旅客吞吐量7500.41万人次、增长94.9%。

2024年一季度,中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0.9亿吨,同比增长6.1%,其中内、外贸吞吐量分别增长4.6%和9.5%。

2024年,中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76亿吨,比2023年增长3.7%,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54亿吨,增长6.9%。

2025年一季度,中国港口吞吐量保持增长。一季度,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2.2亿吨,同比增长3.2%,其中内、外贸同比分别增长4.1%和1.4%。

相关意义

港口吞吐量是反映港口生产经营活动成果的重要数量指标,港口吞吐量的流向构成、数量构成和物理分类构成是港口在国际、地区间水上交通链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最直接体现,也是衡量国家、地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量化参考依据。

相关概念

港口吞吐能力

港口吞吐能力是指港口在一定时期内,以现有设备能为船舶装卸货物的最大数量,即最大吞吐量。

集装箱吞吐量

集装箱吞吐量(英文名:集装箱 throughput),是指港口一段时间内进口和出口集装箱数量的总和,通常以TEU(国际标准箱)为单位。

TEU

TEU是“折合20英尺标准箱”的英文缩写。它是指各种尺寸的国际标准集装箱的自然箱数,按各自的换算比例,折算为20英尺标准箱数。其换算比例为:40英尺箱1∶2;35英尺箱1∶1.75;20英尺箱1∶1;10英尺箱1∶0.5。

参考资料

从“吞吐量”的英译说起.中共湖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25-04-28

2023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25-04-28

又又又世界第一!全球港口Top50揭榜,长三角占据10席.百家号.2025-04-28

减免港口收费不是金融危机的良药.中国水运网.2025-04-28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2025-04-28

2002年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2025-04-28

2006年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2025-04-28

2012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发展门户网.2025-04-28

2023年全国港口吞吐量呈恢复性增长态势——2022年运行情况回顾及2023年展望.中国交通新闻网.2025-04-28

2024年一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中国政府网.2025-04-28

一季度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2.2亿吨.百家号.2025-04-28

每日一词|集装箱吞吐量 container throughput.中国日报网.2025-04-06

问: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是如何换算成标准集装箱计算的?.江门市人民政府.2025-04-06

货(客)运量.天津市统计局.2025-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