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广文馆

广文馆

广文馆,唐宋时期国子监下属的补习性质学校,具有大学性质,是国子监所属七学、三馆之一。李隆基天宝九年(750年)于国子监置广文馆,掌教国子监习进士课业的生徒。宪宗元和初,西京广文馆定生员六十人,东都广文馆为十人。宋代亦设广文馆,凡试国子监者,须先补中广文馆生,乃得以牒求试。绍圣元年(1094年)废罢。

唐代广文馆

唐玄宗天宝九载(750年)七月在国子监设置广文馆,最初为临时性质,仅设馆主一人,无其他教职员工,招收学生三十人。后来领附监修进士业者,设博士四人、助教二人等官,学生人数增至六十人,主要教授进士科目。遇科场年,即补试生员。安史之乱后,广文馆罢废,生徒流散。至李豫时,广文馆定生员为十人。

宋代广文馆

宋代广文馆继续隶属于国子监,属短期训练班或讲习班性质。学习不分学期,入学资格也没有限制,邑官子弟、四方游士多投状入馆,几达千余人,然平日听讲者仅一二十人。哲宗元掤七年(1043年),生徒扩充到二千四百人。赵煦元祐七年(1092年),广文馆学生达到二千四百多人。绍圣元年(1094年)废除。明清时期,广文成为儒学教官的泛称。

教育特色

广文馆是天宝国家设置的贵胄学校,主要为报考进士的学生提供教育。学馆的教学活动不分学期,学生可以随时加入,尤其是来京师参加科举考试或考试落第之人,都可入馆听讲。补中广文馆生后,学生得以投牒就试国子监,这一制度在宋代得到延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