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足亚纲
桡足亚纲是一类小型的甲壳亚门,广布于海洋,淡水或半咸水,其中绝大多数生活于海洋。生活于淡水中的桡足类,数量多,分布广为淡水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鱼类和其他动物良好的天然饵料。另外,也有一些种类是营寄生生活的,寄生于鱼类中,引起疾病。桡足亚纲,是一种生物学学科的一种专有名词。
正文
桡足亚纲是一类小型的甲壳动物,广布于海洋,淡水或半咸水,其中绝大多数生活于海洋。生活于淡水中的桡足类,数量多,分布广为淡水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鱼类和其他动物良好的天然饵料。另外,也有一些种类是营寄生生活的,寄生于鱼类中,引起疾病.
形态构造
哲水蚤Calanus
前体部(头胸部):
头节+1-5胸节
额角,A1,感觉棒,A2,M1,上唇,下唇,M1,M2,颚足,第1至第5胸足
后体部(腹部):
生殖节,生殖孔,第2腹节,第3腹节,尾节,尾叉,羽状刚毛.
由3~5节组成,雌雄有别,雄比雌多一节.
第一触角(A1)
单肢型,细长,由25节组成,末2~3节具羽状刚毛,是运动和执握的器官,有明显的雌雄区别,雄常特化成执握器,哲水蚤目为一侧,剑,猛水蚤则两侧均弯曲.
第一小颚:双肢型,很小.
基肢很发达,基节:内缘形成一大的咀嚼叶,外缘具一突出小叶,即上肢。底节:内缘具一突出小叶。内外肢不发达,内肢2节,外肢1节.
第二小颚:头节的最后一对附肢,单肢型,缺外肢,基肢两节各向内突出2小叶,上生许多羽状刚毛.
A2:双肢型,游泳器官.
基肢:2节(基节+底节),内肢2节,外肢7节
内外肢各有许多强状的刚毛
内外肢的结构及长短比例-分类
大颚:双肢型,基肢2节
基节-甲壳质板,面向口的一端呈锯齿状,称咀嚼缘
内肢2节,外肢5节,皆为羽状刚毛.
颚足:胸部第一对附肢,单肢型,基肢2节较粗大。内肢5节,颚足结构随食性和种而异,滤食性:羽状刚毛。捕食性:则为具有强刺.
P1~P4:双肢型,羽状刚毛,游泳足。无雌雄差别,基肢:基节,底节。内外肢各3节,外缘刺.
雌雄有别,雌:左右对称,雄左右不对称.
第五胸足
主要特征
1.体呈圆筒形,分节明显,由16-17个体节组成,但由于体节的愈合,一般不超过11节,即头部1节,胸部5节和腹部5节.
2.体分为较宽的头胸部和较狭的腹部,即前体部和后体部.
3.附肢:头部5对(A1,A2,M,M1,M2);躯干肢6对(颚足,第1-5步足(P1~P5)),腹部:无腹肢.
4.P5两性有异,常是分类重要依据.
5.第一触角比较发达常为运动和执握器官.
6.幼体发育:经过变态,要经过无节幼体,桡足幼体阶段.
三,生殖和发育
雌雄异体,雄性用A1或P5抱握雌体,进行交配。交配时把精荚从雄孔排出,用P5固定在雌体生殖孔旁,受精形成受精卵
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
无节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