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授拾遗献书
《初授拾遗献书》是由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篇散文作品。
作品内容
《初授拾遗献书》是一篇白居易向皇帝呈上的奏章,文中表达了他对被授予左拾遗一职的感激之情,并阐述了对这一职位的理解和职责的认识。他指出,左拾遗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提供意见和建议,对于任何不利于国家的事情或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都应该直言不讳地提出批评。他还强调,由于这个职位的重要性,尽管它的级别较低,但是选拔标准却非常严格,目的是为了确保担任此职务的人能够真正履行职责,而不是因为个人利益而保持沉默。
白居易认为自己虽然出身平凡,但有幸得到皇帝的提拔,因此感到十分荣幸和不安。他在文中表示,如果发现有任何不当之处,一定会尽忠职守,向上级汇报情况,同时也希望皇帝能够理解他的忠诚和决心。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出生于河南新郑,祖籍太原市(今属山西省),后来迁徙至渭南市(今陕西渭南东北)。他是贞元年间的进士,曾任职于秘书省校书郎。在元和年间,他曾担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等职务。由于敢于直言,他曾经因为追查刺杀宰相武元衡的案件而得罪权贵,最终被贬为江州司马。之后,他又先后担任过杭州市刺史和苏州市刺史,最终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方面,白居易提倡诗歌应该反映时代和社会现实,是新乐府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他的诗歌风格平实易懂,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诗魔”和“诗王”。他与元稹齐名,被称为“元白”,并与刘禹锡并称为“刘白”。他的代表作包括《白氏长庆集》等。
参考资料
初授拾遗献书【白居易】 .个人图书馆.2024-08-16
张国刚|白居易的诗意人生.澎湃新闻.2024-08-16
白居易.中国大百科全書 .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