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蜀漆

蜀漆

蜀漆,中药名,属于虎耳草科植物常山的嫩枝叶。主要分布在陕西省甘肃省河南省、湖北、四川省贵州省等地。其具有祛痰、截疟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症瘕积聚、疟疾等症状。

形态特征

蜀漆是一种灌木,高度可达1-2米。小枝呈现圆柱状或稍带四棱,通常为紫红色。叶子形态多样,常见的是椭圆形、倒卵形、椭圆状长圆形或披针形,长度在6-25厘米之间,宽度在2-10厘米范围内。叶尖逐渐变尖,基部呈楔形,边缘带有锯齿或粗齿,可能呈波浪状。叶子两面的颜色可以是绿色或紫色,表面可能无毛或覆盖着短柔毛。侧脉每边约有8-10条,网脉较为稀疏。叶柄长度在1.5-5厘米之间,也可能被毛覆盖。花序为伞房状复总状花序,顶生,偶尔在叶腋形成侧生花序,直径范围在3-20厘米。花朵颜色可能是蓝色或白色,花蕾呈倒卵形,盛开时直径约为6-10毫米。花梗长度在3-5毫米,花萼倒圆锥形,4-6裂,裂片为阔三角形,急尖,可能无毛或被毛覆盖。花瓣长圆状椭圆形,稍显肉质,花后会反折。雄蕊数量在10-20枚之间,其中一部分与花瓣对生,花丝线形,扁平,最初与花瓣结合,随后分离,花药为椭圆形。花柱4(5-6)根,棒状,柱头长圆形,子房3/4下位。果实为浆果,直径在3-7毫米,成熟时变为蓝色,干燥后变成黑色。种子长约1毫米,具有网纹。花期一般在2月至4月,而果期则在5月至8月。

栖息环境

蜀漆生长于海拔500-1200米的林缘、沟边以及湿润的山地上。

主要价值

医学用途

蜀漆主要用于疟疾小儿惊厥、中恶等疾病的治疗。其具有抗疟作用,能够快速控制症状并清除血液中的疟原虫,但作用时间较短,易导致疾病复发。此外,它还显示出对阿米巴虫的抑制作用以及解热和催吐的作用。

配方举例

治疟多寒者,名曰牝疟:蜀漆(洗去腥)、云母(烧二日夜)、龙骨等分。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匕。温疟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匕。(《金匮玉函要略方》蜀漆散)

采集加工

蜀漆的采集时间为夏季,此时应选择嫩枝叶进行采摘。采摘后,将它们晒干或烘干即可。

注意事项

对于正气虚弱、长期患病或体质虚弱的人群,应谨慎使用蜀漆。

贮存条件

蜀漆应储存在干燥的容器中,密封保存,并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古籍记载

吴普本草》中有记载:“蜀漆,如漆叶,蓝青相似,五月采。”

相关配伍

治疟多寒者,名曰牝疟:蜀漆(洗去腥)、云母(烧二日夜)、龙骨等分。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匕。温疟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匕。(《金匮玉函要略方》蜀漆散)

参考资料

中药材:蜀漆.微信公众平台.2024-10-29

蜀漆.中医中药网.2024-10-29

认识中药——蜀漆.百家号.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