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国连
鲍国连,男,1963年生,研究员,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博士后工作站导师,南京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浙江省畜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常务副主任。1987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五年制兽医学专业,一直从事畜禽传染病防治技术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省、部、国家等科技项目30多项,开展畜禽传染病病原学和防治技术研究,7项成果获科学技术奖。
人物简介
鲍国连研究员在畜禽传染病防治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主持完成的多个项目获得省级和国家级科学技术奖。他的研究成果在生产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农民增收和畜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鲍国连研究员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兔病鉴别诊断与防治》,并出席国际学术会议2次。他是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人员,国家现代兔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主要成果
鲍国连研究员的主要成果包括“鸭传染性浆膜炎防治技术”获1999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鸭疫里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病原特性及联合防治技术”获2003年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绍兴麻鸭配套系优质、安全、高效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05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兔病毒性出血症、巴氏杆菌病二联苗的研制及应用”获浙江省1995年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三完成人);“家兔腹泻病因与防治技术”获1991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三完成人);“规模养兔场疾病防治配套技术”获浙江省1996年科技进步优秀奖(第三完成人);“肉兔优质、安全、高效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07年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完成人);“鸭三大传染病病原特性及防治新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11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饲养背景下的SEW养猪技术系统研究与示范”获2009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三完成人)。
课题成员
鲍国连研究员是畜禽细菌病研究室的成员,与韦强研究员、刘燕博士(副研究员)、季权安高级实验师、肖琛闻博士(副研究员)等共同开展研究工作。
学术兼职
鲍国连研究员在学术界担任多项重要职务,包括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常务理事、全国兔病专业组副组长、浙江省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养禽与禽病分会副会长、浙江省兽医公共卫生与畜产品安全分会副会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论著
鲍国连研究员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包括《鸭疫里默氏杆菌强、弱菌株的外膜蛋白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学研究》《鸭疫里默氏杆菌外膜蛋白A的克隆与表达》《鸭疫里默氏杆菌外膜蛋白生物学特性研究》《浙江省2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血清型鉴定及耐药性研究》《鸭疫里默氏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与1型整合子检测》《鸭疫里默菌实验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兔病鉴别诊断与防治》《繁殖禽巴氏杆菌的提取及其交叉保护特性》《鸭疫里氏杆菌赘生物的提取及其物理化学特性研究》《鸭疫里氏杆菌形态特征的电镜观察》《家兔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杆菌二联苗研制及与两种单苗免疫比照试验》《家兔大肠杆菌所致腹泻兔机体理化参数变化及病理特性研究》《鸭大肠杆菌病流行病学与病原特性研究》《鸭菌消治疗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研究》《家兔绿脓杆菌病原特性和和致病作用的研究》《鸭传染性浆膜炎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