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伪古文尚书

伪古文尚书

《伪古文尚书》,儒家经典《尚书》的一种,由东晋豫章内史梅赜(又作梅颐)所献。全书共二十五篇。与伪《孔安国尚书传》(一作《尚书孔氏传》)同时出现,因此又称为《伪孔传》或《梅尚书》《梅颐尚书》。南齐姚方兴又上《舜典》孔《传》一篇,经文多出二十八字。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与《伪古文尚书》的合编。宋吴棫朱熹开始怀疑,明梅族作《尚书考异》,定为伪作。清阎若璩作《尚书古文疏证》、惠栋作《古文尚书考》,一一揭发其伪作的来源,丁晏尚书余论》且认为系三国魏王肃伪造。学术界已公认它是伪书。

篇目情况

传世的《尚书》共计58篇。

其中属于《今文尚书》的有《尧典》(包括《舜典》,但无《舜典》篇首的二十八字)、《皋陶谟》(包括《益稷篇》)、《尚书·禹贡》《甘誓》(以上为虞夏书)《汤誓》《盘庚》(包括上、中、下三篇)《高宗日》《西伯勘黎》《论语·微子》(以上为商书)、《牧誓》《洪范》《金》《大诰》《康》《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多方》《立政》《顾命》(包括《康王之诰篇》)、《费誓》《吕刑》《文侯之命》《秦誓》(以上为周书)共二十八篇,注疏本分为三十三篇。每篇的写成年代各不相同,记录了涉及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中商周朝的历史,范围相当广泛,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言论,而且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情况,以及古代天文和地理等等,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另有25篇为伪造,又称作《伪古文尚书》:《大禹谟》《五子之歌》《正》《仲虺》《汤诰》《伊训》《太甲》(上、中、下三篇)、《咸有一德》《说命》(上、中、下三篇)、《泰誓》(上、中、下三篇)、《武成》《旅獒》《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周宫》《君陈》《毕命》《君牙》和《摄命》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