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台湾小檗

台湾小檗

台湾小(学名:Berberis kawakamii)是毛目小檗科小檗属的常绿灌木,为台湾特有植物。生长于海拔2,200米至3,500米的地区,见于南湖大山、合欢山、阿里山等山区的山坡灌丛中和林中。本种的学名乃早田文藏纪念植物学家川上泷弥而命名,部分植物学者仍习于称此种为川上氏小蘖。

形态特征

台湾小檗是一种常绿灌木,高1-2米。老枝圆柱形,暗灰色,幼枝淡黄色,具棱槽及疣点;茎刺三分叉,无槽,长1.5-2厘米,与枝同色。

叶革质,椭圆形、卵状长圆形、长圆状披针形至倒卵状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2.5-4.5厘米,宽1-1.5厘米,先端急尖,具1刺尖头,基部楔形,上面暗绿色,中脉明显凹陷,侧脉清晰可见,背面淡绿色,中脉明显隆起,侧脉不显,两面网脉显著,不被白粉;叶缘通常平展,每边具3-8刺齿,有时具1-2刺锯齿;近无柄。

花7-15朵簇生;花梗长5-12毫米;花黄色;小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长约2.5毫米,宽约1毫米;萼片2轮,外萼片披针形或卵形,先端渐尖,长约3.5毫米,宽约2毫米,内萼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椭圆形,先端渐尖或纯,长8-9毫米,宽约3.5毫米。

花瓣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约4-5毫米,宽约3.2毫米,先端全缘或浅锐裂,基部楔形,具2枚分离腺体;雄蕊药隔先端微延伸,截形;胚珠2-3枚,具短柄。浆果卵状,长约9毫米,直径约5毫米,顶端具短宿存花柱,微被白粉。花期3-5月,果期8-10月。

保护

台湾小檗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