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何民
骆何民(1913年1月-1948年),原名骆家,又名仲达、钟尚文,是江都区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曾任中共上海沪西区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他先后担任湖南长沙《国民日报》编辑、衡阳市《开明日报》总编。1946年,骆何民来到上海市从事《文萃》的印刷发行工作。1947年7月,他与陈子涛同时被捕,后在南京市同时遇难。
简介
父早丧。小学毕业后进省立第八中学求学。1927年,参加共青团,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2月至1939年2月,在上海、武汉市等地先后任中共中央交通员、沪西团区委组织部长,在《国民日报》、《阵中日报》工作。1938年8月,由黎澍推荐进湖南省《开明日报》任编辑、总编辑。1940年1月16日被捕。出狱后去香港特别行政区。1945年7月,中国国民党制造“羊枣大狱”,被株连在福州市关押一年多,1946年冬至上海市,参加《文萃》周刊工作。1947年7月21日,他和陈子涛同时在他家中被捕。1948年4月押解去南京市,同年12月27日,在南京雨花台区被秘密杀害。
个人经历
1929年2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同年秋出狱后到上海,进浙江省浦江中学读书。
1930年秋,到苏北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在一次战斗中负重伤被护送到上海治疗。九一八事变后,因积极参加抗日宣传等革命活动而多次遭拘留,均被视作一般学生而释放。
1932年5月,在中共中央军委担任交通,再次被捕,受到酷刑折磨,取保出狱后,又带病投入革命斗争,化名何福林,担任共青团沪西区委组织部长。同年11月,在参加团区委会议时又遭逮捕,被关押4年余,至1936年11月获释回家乡养病。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上海市参加抗日救亡工作。
上海沦陷后,先后到武汉市、桂林市、福建永安等地担任《国民日报》、《阵中日报》编辑,《开明日报》的主编;参加共产党人杨潮等组织的东南出版社。1945年7月,中国国民党逮捕杨潮,骆也受牵连遭捕。
1946年9月,获释来沪。为《文萃》、《评论报》撰写稿件。1947年3月,《文萃》转入地下出版后,千方百计集资,开设友益印刷厂,任协理,承印《文萃》与其他进步书刊。7月19日,国民党当局查封文萃社,骆于21日遭捕,这是他第七次被捕。在狱中,遭受多种醢刑折磨,毫不屈服,对难友进行气节教育。“受点刑没有什么关系,”同时运用自己多次被关押的经验,组织难友同敌人开展斗争。
1948年12月27日,被活埋于南京雨花台。
追悼会
1949年12月27日,上海市各界人士举行文萃三烈士追悼会,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组织部作出追认骆何民党籍的决定,恢复并追认他自1927年以后的全部党龄。1950年12月27日在虹桥公墓建立《文萃》三烈士衣冠冢。后移葬于上海烈士陵园。
参考资料
骆何民遗书中写道:“不要和我所恨的人妥协”.今日头条.2024-04-08
碧血丹心雨花魂慕课 | 文化战线的尖兵——骆何民.今日头条.202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