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茎大黄
光茎大黄(学名:Rheum glabricaule Sam.)是蓼科大黄属的一种植物,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地区。该植物通常生长在海拔1550-5000米的山坡、山沟、林下石缝或山间洪积平原砂地。
基本信息
种中文名:光茎大黄
种拉丁名:Rheum glabricaule 腺苷甲硫氨酸
科中文名:蓼科
科拉丁名:Polygonaceae
属中文名:大黄属
属拉丁名:Rheum
海 拔:3000-3500
中国植物志:25(1):181
英文植物志:5:345
产地分布
形态特征
植株高1米,茎光滑无毛,基部直径约8毫米。茎生叶(0)-2片,基生叶大,叶片心状卵形,长11-25厘米,宽10-17厘米,顶端渐尖,全缘,叶上面光滑无毛,下面特别在脉上具短毛;叶柄较叶片长,光滑无毛;茎生叶较小叶柄短。圆锥花序较窄,分枝直,呈疏总状,光滑无毛;花梗丝状,长约2毫米,关节在下部;花被片近等大,卵形,长1.5-2毫米,背面淡绿色顶部及边缘紫色,花药圆卵状,紫色。果实距圆状卵形,长5-8毫米,紫红色,纵脉在翅的中部偏外侧。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1550-5000米山坡、山沟或林下石缝或山间洪积平原砂地。
相关文献
文献名称:光茎大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对光茎大黄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MS、1HNMR、13CNMR等技术进行分离、结构鉴定。
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并鉴定了七个化合物,分别是正二十六烷酸(n hexacosnicacid, Ⅰ),软脂酸(palmiticacid,Ⅱ),胡萝卜(daucosterol,Ⅲ),大黄酚二甲醚(chrysophanol 8 Meether,Ⅳ),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Ⅴ),大黄酚8 O 葡萄糖甙(chrysophanol 8 O βD glucopyranoside,Ⅵ)和2,5 二甲基7 甲氧基色原(2,5 dimethyl 7 methoxychromoneⅦ)。
结论:该七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参考资料
植物通 光茎大黄.www.zhiwutong.com.201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