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斑指数
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是由Silness和Loe于1964年提出的评估指标,主要用于评价口腔卫生状况和衡量牙周病防治效果。该指数通过观察牙面上菌斑的厚度来评分,而非根据其覆盖面积。
检查方法
菌斑指数的检查采用视觉检查结合探针的方法。具体操作时,使用探针轻轻滑过牙齿表面,根据菌斑的数量和厚度进行打分。菌斑指数可以对整个口腔内的所有牙齿进行检查,也可以选择特定的几颗牙齿进行检查。对于每一颗被检查的牙齿,需要对其四个牙面——近中颊面、正中颊面、远中颊面以及舌面——分别进行评分。每颗牙齿的总得分是这四个牙面分数的平均值,而个人的总得分为所有被检查牙齿的分数之和除以其数量。
计分标准
- 0 分:龈缘区域没有菌斑。
- 1 分:龈缘区域的牙齿表面上有一层薄薄的菌斑,肉眼无法看到,但如果使用探针尖端的侧面可以刮下菌斑。
- 2 分:在龈缘或相邻表面可以看到中等量的菌斑。
- 3 分:龈沟内或龈缘区域及相邻表面有大量的软垢。
参考资料
宣州市小学生牙菌斑指数的调查报告.百度学术搜索.2024-10-31
使用正畸菌斑指数评价固定矫治器患者的菌斑分布状况.百度学术搜索.2024-10-31
固定矫治患者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的临床分析.百度学术搜索.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