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曰瑚
夏曰瑚(1602年—1637年),字肤公,号涂山,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今属淮安市)。他是明代晚期的官员,曾在明崇祯四年(1631年)获得一甲第三名,成为探花。夏曰瑚曾任翰林院编修,因其学识渊博和忠诚尽责,深受皇帝赏识。然而,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他就因疾病返回故乡,并在那里建造了一座名为“恢台园”的园林。他在那里与亲友饮酒作诗,享受田园生活,但在次年就去世了,享年仅35岁。
人物经历
官场生涯
夏曰瑚在翰林院的工作期间,以其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对职责的认真态度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和尊重。他曾奉命出使册封朱徽煝,表现出廉洁自律的品质,拒绝接受任何馈赠。此外,他还参与了乡试的评审工作,显示了他的专业能力和公正性。
回乡与逝世
尽管前途无量,夏曰瑚却因为健康问题不得不离开朝廷,回到家乡休养。他在家乡的湖畔建造了一个美丽的园林——“恢台园”,这个园林设计巧妙,环境清幽,是他晚年生活的理想之地。在这里,他经常与朋友聚会,吟诗作画,远离尘世的喧嚣。遗憾的是,夏曰瑚的身体状况并未好转,最终在家中去世,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轶事典故
夏曰瑚的科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据《东陵始末》记载,他在明崇祯戊辰年(公元1628年)的会试中,原本有望取得佳绩,但由于房师孙肇兴的推荐行为被认为不当,导致他未能上榜。直到三年后的辛未年(公元1631年),夏曰瑚再次参加会试并一举夺魁,成为探花。此后,他的同学赵士春也在他的帮助下,于丁丑年(公元1637年)成功考中探花。
遗迹与纪念
夏曰瑚的个人物品,包括探花公朝笏以及明崇祯七年的京甲一号、京甲二号诰封,经过三百多年的岁月洗礼,仍然保存完好。这些珍贵的文物最初由夏曰瑚的后代夏文友保管,并在地方展览中展示。后来,它们被淮安市博物馆永久收藏,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
夏曰瑚.响水县人民政府 .2024-08-08
江苏省-淮安夏日瑚 .族谱网.2024-08-08
河下古镇的“三鼎甲”究竟说的是什么?.网易.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