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洪坑土楼群

洪坑土楼群

洪坑土楼群位于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宋末元初(13世纪)林氏在此开基建造崇裕楼、南昌楼,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

洪坑土楼群是永定"三群两楼"中的"一群",由振成楼、如升楼等组成,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洪坑土楼群作为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传统的生土民居建筑艺术和传统文化提供了特殊的见证。

2008年7月,包含洪坑土楼群在内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9年11月,洪坑土楼群被确定为福建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洪坑土楼群成为福建省第一个列入国家"文物消防安全百项工程"的项目。

历史沿革

宋末元初(13世纪),林氏在福建省永定区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开基,建造方形土楼崇裕楼(已塌)、南昌楼(已坍塌)。

明代,林氏家族建造了规模较大的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土楼。

清代,林氏家族建造了规模较大的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土楼。其中,爱新觉罗·旻宁十四年(1834年),林氏家族开始建造奎聚楼,花了近五年时间建成。清光绪六年(1880年),林氏家族开始兴建福裕楼,耗资十多万光洋,经历三年时间建成。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楼主林高林原先缺少住房,后得一梦:一轮红日下落洪坑村,高林原认为此地建房好,便筹措资金,自己出工挑土用了三年时间建成如升楼。民国元年(1912年),林氏家族建造振成楼。民国二年(1913年),林氏家族建造振福楼。

1993年,洪坑土楼群所在的洪坑村被列为中国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

2000年,有638户2310人居住在洪坑土楼群。

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古城区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建筑特色

综述

洪坑土楼群是永定"三群两楼"中的“一群”,由玉成楼、庆成楼、振成楼、永源楼、福兴楼、景阳楼、阳临楼、朝阳楼、庆福楼、光裕楼、九盛楼、福裕楼、奎聚楼、如升楼、万盛楼、尚德楼、辉萼楼、庆宜楼、永昌楼、永成楼、福兴楼、集源楼等组成。林氏先人在此开基时所建方形土楼崇裕楼、南昌楼已坍塌。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此外还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林等。

格局

洪坑土楼群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

振成楼,占地5000平方米,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分内外两圈,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外圈4层,每层48间,按八卦形设计,每卦6间。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楼内有一厅、二井、三门和八个单元。祖堂似一个舞台,台前立有四根周长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两侧上下两层30个房圈成一个内圈。

如升楼是永定区众多土楼中小巧玲珑的土楼,俗称“米升楼”。如升楼是单圈结构,楼周长只有56.6米,直径为18.2米,屋内天井圆形,屋顶瓦面内侧边缘为八卦形,外侧边缘为圆形。

福裕楼是永定府第式土楼的代表,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楼前有三个大门,在主楼和横屋之间有小门相隔,外观连成一体、内则分为三大单元。楼门坪和围墙用当地河卵石铺砌,做工精细,与大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外形像三座山,隐含楼主三兄弟“三山”之意。

奎聚楼占地6000余平方米,高约15米。中厅高,两厢低。

特点

洪坑土楼群是福建土楼中建筑种类、风格最多的土楼群,其中有宫居殿式方楼奎聚楼、五凤式方楼福裕楼、中西合璧的圆楼振成楼和微型圆楼如升楼。

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而来的,受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影响极深,而八卦又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所以在建造居住的楼房时,客家人加以运用。经过数代的播迁,客家人面对着自然与社会中种种困难,从安全角度出发,在设计、建造土楼时便运用八卦。

振成楼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堪称中西合璧的建筑奇葩。振成楼是悬山顶抬梁式构架,按八卦形设计,每卦6间,一楼梯为一个单元。前门是“卦”,而后门为“乾卦”。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楼内有一厅、二井(暗合“八卦”中的阴阳两极)、三门(即正大门和两头边门,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和八个单元。卦与卦之间是隔火墙,一卦失火,不会殃及全楼;卦与卦之间还设卦门,关闭起来,自成一方,开启起来,各方都可以相通。一旦盗贼入屋,卦门一关,即可瓮中抓活鳖。

福裕楼由楼主三兄弟(林仲山、林仁山、林德山)的朋友长汀古城知府张星炳设计。结构特点为在主楼的中轴线上前低后高,两座横屋,高低有序,主次分明。

奎聚楼的建筑特点是中厅高,两厢低。奎聚楼是宫殿式结构的方形大土楼,远看颇有"布达拉宫"般的气势。从高处看,楼宇与背后的山脊连城一体,如猛虎下山,奎聚楼即是“虎头”,楼前围墙上有两窗,似香椿菜,建筑时便是根据虎形地理特点而设计的。设计人是楼主林奎扬结拜兄弟、翰林学士巫宜福。奎聚楼楼中的雕刻、彩塑和绘画中的花鸟、人物、山水、台阁、故事,均充满了浓郁的客家历史韵味和乡土气息。

主要景点

位于福建省永定区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13世纪(宋末元初)林氏在此开基,2000年有638户2310人居住在该土楼群内。林氏先人在此开基时所建方形土楼崇裕楼、南昌楼已坍塌。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此外还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林等。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振成楼为该土楼群的杰出代表,其中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于200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振成楼

位于湖坑镇洪坑村,建于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分内外两圈,外圈4层,每层48间,按八卦形设计,每卦6间,一楼梯为一个单元。卦与卦之间筑防火墙,以拱门相通。振成楼的祖堂是一个舞台,台前立有四根周长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两侧上下两层30个房圈成一个内圈,二层廊道精致的铸铁花格栏杆,是从上海市运到此楼嵌制的。大厅里门楣上有民国初年黎元洪大总统的题字。1986年4月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世界建筑模型展览会上,振成楼曾与雍和宫、长城并列展出。引人瞩目,轰动一时。

如升楼

建于公元1901年,距今近百年。据说楼主林高林原先缺少住房。后得一梦:一轮红日下落此地。他认为此地建房好,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自己出工挑土用了三年时间才建成这座最小的圆楼。为什么命名为如升楼?是因为如升楼小,像客家人昔时用竹筒做成的量米的器具“米升”。许多游客称之为“袖珍土楼”。如升楼是单圈结构,楼底直径仅有8米,屋内天井圆形,屋顶瓦面内侧连缘为八卦形,外侧边缘为圆形。

福裕楼

位于湖坑镇洪坑村,是永定府第式土楼的杰出代表,富丽堂皇。公元1880年开始兴建,耗资十多万光洋,经历三年时间才建成,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该楼由楼主三兄弟(林仲山、林仁山、林德山)的朋友长汀古城知府张星炳设计。其结构特点:在主楼的中轴线上前低后高,两座横屋,高低有序,主次分明。楼前有三个大门,在主楼和横屋之间有小门相隔,外观连成一体、内则分为三大单元。楼门坪和围墙用当地河卵石铺砌,做工十分精细与大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十分和谐。外形像三座山,隐含楼主三兄弟“三山”之意。楼名也是张星炳题写。

奎聚楼

奎聚楼建于1834年,用了近五年时间建成,已有160多年历史,占地6000余平方米,高约15米,现住24户,107人。一百多年里,楼里考取进士和官至七品以上的有4人,大学生有20多人,海外华侨有40多人,正如大门对联所言:“魁星郎照文明盛,聚族于斯气象新”。奎聚楼的建筑特点是中厅高,两厢低,经160多年风雨,岿然如山。

振福楼

位于湖坑镇下南溪,依山傍水,风景十分秀丽。建于1913年,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共有3个厅堂,96个房间。中厅高二丈、宽二丈二,两边是花岗石石柱,上刻“振兴有庆瞻轮奂,福履同绥颂炽昌”的对联。楼外的右边是昔日的制烟工场、工人住房等;左边已坍塌的建筑原先是一座西洋式学堂和游艺场所,“文革”期间被毁。

衍香楼

是一座圆形土楼,坐落在新南村,建于1880年。衍香楼楼名的含义是”繁衍子孙昌盛发达,书香门第世代流传”。楼外大门上书”大夫第”,两旁对联是:”积德多蕃衍,藏书发古香”横披是”诗礼传家”。现居住在衍香楼里的有16户,近百人,其中教师25人,大中专生32人。历代以诗书传家,是典型的书香门第。

环极楼

环极楼坐落于南中村。创建人是苏卜臣,于清康熙癸酉年(1693年)建成这座土木结构、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的大圆寨。全楼四层,高约20米,楼的直径43.20米,周长130米,底层墙厚1.70米,墙顶0.9米;第一层32间(作厨房与餐厅),并设有一个较大的门厅与正厅、第二层34间(作贮仓),第三、四层各34间。楼的内环建有二厅十室(作待客之用)与男女浴室各二间。楼内走廊宽1.56,楼外檐廊宽1.82米。楼门高2.96米,宽3.4米,加钉了铁皮。楼的内外各有水井一口。楼外附属建筑还有卧室16间、马房8间、碓磨房6间。环极楼现住有21户,116人。

文物遗存

洪坑土楼群中的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裕楼、福兴楼、如升楼、庆成楼、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是福建文物保护单位。

振成楼大厅里门楣上有民国初年黎元洪大总统的题字。祖堂二层廊道的铸铁花格栏杆,是从上海市运到振成楼嵌制的。大厅及门楣上有民国初年黎元洪大总统的"里堂观型"、"义声载道"等题字。楼内还有永久性楹联及题词二十余幅,充分展示了土楼文化的内涵。

振成楼对联几乎全是林逊之(林仁山之子,振成楼的设计制造者,民国中央议员)一手之作。

福裕楼楼名是长汀古城知府张星炳题写的。

如升楼因楼小,像客家人昔时用竹筒做成的量米“米升”,许多游客称之为“袖珍土楼”。取名“如升楼”还有更深一层意思——如日东升,光明万年。

文物活动

艺文

2010年2月13日,虎年春节除夕,胡锦涛到振成楼看望土楼人家,询问土楼旅游情况,称赞“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希望“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

活动建设

1986年4月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世界建筑模型展览会上,振成楼曾与雍和宫、长城并列展出。

1995年,振成楼的建筑模型与天坛作为中国南北圆形建筑代表参加了美国洛杉矶世界建筑展览会,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

文物价值

洪坑土楼群为林氏民居,有建于公元16世纪中叶(明代)至现代的圆形土楼、方形土楼、宫殿式土楼、五凤式土楼、府第式土楼等各种类型的土楼数十座,为中国传统的生土民居建筑艺术和传统文化提供了特殊的见证。客家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山区民居建筑,体现了聚族而居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更体现了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土楼与山水交融、与天地参合,是人类民居的典范。

保护措施

2001年5月,洪坑土楼群中的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2月,洪坑土楼群作为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2008年7月,包含洪坑土楼群在内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009年11月,洪坑土楼群被确定为福建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旅游路线

参观洪坑土楼群,有4条路可以走。一是从厦门市出发,走高速、过漳州市,在新祠下高速,经过适中镇、抚市镇、陈东乡、岐岭乡、大溪乡和湖坑集镇,大约3小时路程;二是从龙岩市市区出发,经过高陂镇坎市镇、抚市镇、陈东乡、岐岭乡、大溪乡和湖坑集镇,大约1.5小时路程;三是从永定县城出发,经过岐岭乡、大溪乡和湖坑集镇,大约50分钟路程;四是从广东梅州、大埔县方向进入永定区境内,经过下洋镇、岐岭乡、大溪乡和湖坑集镇。到下洋初溪土楼群游览,其路线与到洪坑基本相同。从厦门市、龙岩、永定县城出发的,到了岐岭乡,则继续沿省道福三线经下洋镇前往初溪。从广东梅州、大埔方向来的,则到了下洋镇后直接前往初溪村,约20公里。

往湖坑镇南溪方向去的沿途可看到衍香楼、实佳、南溪三个土楼观景台。

县内旅行社已开辟的土楼旅游线路有土楼之旅一日游、土楼之旅二日游。而地处高陂、坎市镇抚市镇的土楼则尚待开发。

旅游贴士

1、门票

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景区(洪坑)门票联票价格为90元/人,包括振成楼、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等核心景点。

第一条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给予免票。

1、身高1.2米以下(含1.2米)儿童。

2、离休人员(凭离休证)。

3、70周岁以上的老人(凭居民身份证)。

4、残疾人(凭残疾证)。

5、国家级劳动模范(凭国家级劳动模范证书)。

6、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

7、持有有效国家旅游主管部门颁发的旅游行政执法证、全国导游证(各地省市颁发的本地导游证件不免)、旅行社经理资格证、龙岩市永定区旅游主管部门颁发的景区讲解证和旅行社领队证的人员。

8、持有记者证及市级以上摄影协会、美术协会、音乐协会、作家协会等文学艺术类协会证的人员。

第二条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给予享受五折优惠。

1、在校学生(凭有效学生证)45元/人

2、退休人员凭退休证45元/人

3、1.2米-1.4米儿童(须有大人携带)45元/人

2、交通

位于永定湖坑镇洪坑村。民俗文化村距离承启楼和高北土楼群4公里,距离南溪土楼群5公里,距离初溪土楼群40多公里。永定车站可买去湖坑土楼文化村的车票,15元/人,40分钟左右一趟车,一小时左右到。

如从厦门湖滨南路车站坐往下洋的长途车,在湖坑站下车,景区售票处即在路边,购票后步行五六百米即可见土楼。洪坑距离南靖土楼20多公里,可连同一起游玩,叫摩托车15分钟可到。

3、餐饮·住宿·购物

文化村门口有家客来登酒店提供三星标准装修的酒店客房和500年的土楼旅馆,房价在150-200元左右。

4、开放时间

7:00—19:00

参考资料

遇见世遗|福建土楼:独一无二大型民居建筑艺术瑰宝.国际在线.2023-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