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村民宅
王屋村民宅位于香港新界沙田区圆洲角东南部的旧王屋村内,该村由一对来自广东兴宁的王姓夫妇在清朝乾隆年间创建。现存的民宅由王氏家族第19代成员王清和于1911年左右修建。1984年,香港政府接管了王屋民宅,并在其附近建设了王屋花园。1989年12月22日,王屋民宅被宣布为香港法定古迹。
历史背景
王屋村在19世纪因其地理位置优势,成为了广东至九龙之间旅客和货物的重要交通节点,王屋村也因此成为一个商贸繁荣的地方。然而,随着20世纪初期陆路运输网络的发展,圆洲角的地位逐渐下降。1970年代,为了开发沙田新市镇,进行了大规模的填海工程,导致圆洲角的地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最终成为城门河的一部分。在此期间,政府购买并废弃了许多土地和建筑物,包括王屋村内的许多古老建筑。目前,仅存的王屋村民宅成为这一地区的历史见证。
建筑特点
王屋村民宅是一座具有典型客家风格的传统民居,采用两进一天井三开间的布局,建筑材料主要包括花岗石和青砖,以及木材和檩条。房屋的墙壁使用的是当时较为昂贵的花岗岩,大门则采用了精细加工的花岗岩石框架,并配有木质的推拉门。庭院周围有一道用花岗岩制成的矮墙。室内地板铺设有菱形图案的大阶砖,墙上绘有精美的壁画和传统的装饰物。正面墙上有细致的灰塑、壁画和精心雕琢的檐板,山墙上的檐壁也经过草尾灰塑处理。穿过前厅进入天井,右侧是浴室,左侧是厨房,内置有烟囱的炉灶。第二进的房间用于居住,设有木制阁楼。前后进的中间墙面绘制有象征吉祥的壁画,横梁上刻有祝福的话语。
文物保护
尽管经历了时间的考验,王屋村民宅仍保持相对完好的状态。1996年,对房屋进行了修复工作,2006年又对损坏的木构件进行了更换,并对内部进行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