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竹广肩小蜂

竹广肩小蜂

竹广肩小蜂是一种属于膜翅目的昆虫,隶属于广肩小蜂科。主要分布在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等地。这种昆虫对竹子的危害较大,尤其对于新竹市的影响尤为显著。其生活习性包括在竹林中繁殖,以及在特定季节内的生长发育。

形态特征

成虫

竹广肩小蜂的成虫体型差异明显,雌蜂体长约6.8-9毫米,全身呈黑色并覆盖有白色的细绒毛。相比之下,雄蜂的体长则在5-7.5毫米之间,其触角长度约为雌蜂的两倍,且腹部相对较短,不超过头、胸的总长度。

竹广肩小蜂的卵呈长卵形,颜色为乳白色,大小约0.6毫米。

幼虫

幼虫体长约6-8毫米,身体呈现乳白色,头部扁平,胴部的第一、第三节略微细长,整个身体光滑无褶皱。

竹广肩小蜂的蛹体长约6.3-8.5毫米,颜色为黄褐色。

生活习性

竹广肩小蜂在福建省一年发生一代,以蛹的形式在虫瘿内过冬。翌年2月中旬开始羽化,3月中下旬达到羽化的高峰期,直至4月上旬羽化结束。5月上旬,幼虫孵化出来,到了9月中旬,幼虫开始进入蛹化阶段。成虫倾向于在当年抽梢的“小年夜”竹上产卵,单株卵的数量可达数千枚。美国白灯蛾孵化后,会隐藏在竹梢的节间进行取食,导致被害部位膨胀约五倍,表面覆盖有白色粉末,并由橙黄色的灰竹箨包裹。受侵害的梢端会产生2-7个分支,数量远超正常的竹枝。9月上中旬,幼虫开始转化为蛹,随后以蛹的状态度过冬季。成虫通常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活动,因此阳坡的竹林、稀疏的竹林以及林缘地带受到的损害较为严重。

参考资料

竹广肩小蜂.智汇三农.202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