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玉华寺

玉华寺

玉华寺,原址位于五台山中台顶东南麓。

玉华寺始建于唐武德七年(624年),名玉华宫遗址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扩建,形成“占地九顷,九殿五门”的宏大规模,并更名为玉华宫。永徽二年(651年),李治李治废宫为寺,改为玉华寺。玉华寺因三藏法师唐僧在此译经、创宗、圆寂而扬名。

2019年12月19日,玉华寺经五台山旅游发展局文件批复下院复建工程立项,总投资2207万元。

建设背景

唐武德七年(624年)五月,高祖李渊首次在玉华山凤凰谷初建了仁智宫。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李世民将仁智宫扩建,并改名为玉华宫,此时玉华宫的规模已是“十殿五门”,用于皇宫内高层人士来消夏避暑。

历史沿革

玉华寺始建于唐武德七年(624年),名仁智宫,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扩建,形成“占地九顷,九殿五门”的宏大规模,并更名为玉华宫。永徽二年(651年),李治李治废宫为寺,改为玉华寺。

玉华宫改名为玉华寺后,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闻名于世的玄奘法师奏请赵构恩准,带门徒移居玉华寺翻译佛经,并在玉华寺住了四年,译完了长达20公顷的辉煌大典《大般若经》之后因劳累过度而一病不起,于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二月五日夜半圆寂于玉华寺肃成院。

玉华寺于唐大历五年(770年)由中国佛教四大翻译家之一的三朝国师“不空”和尚(北印度人)建成密宗护国道场。该寺历经唐、宋、明代屡废屡兴,到景泰年间,由径山愈公大禅师偕门徒一庵禅师重兴。成化辛丑(1481年)由皇帝赐金匾“万寿禅寺”。

清代康熙23年玉华寺改为黄庙,是五台山十大黄庙之一,爱新觉罗·弘历时又是章嘉五处之一,康熙、乾隆、爱新觉罗·颙琰曾数次驾临玉华寺,并留下御笔楹联、诗句等。

1978年,寺院被拆毁。

2011年4月22日,五台山玉华寺经山西省住建厅文件批复规划选址。2019年11月15日,五台山玉华寺经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国土建设局文件批复下院用地预审,用地面积6820平方米(合10.23亩)。2019年12月19日,玉华寺经五台山旅游发展局文件批复下院复建工程立项,总投资2207万元。

主要景观

玉华寺现存明清两代遗址,主要有:罗汉坪、闭关房、牌坊、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配殿、文殊院、玉华池(隋朝古井)、藏僧塔林(约二十余座)、汉僧塔林(三十余座)龙王庙、罗汉脚印、青石碑十余块、国师塔院、明铸罗汉像等诸多宗教文物。明铸五百罗汉像现仅存二百六十余尊,寄存在五台山显通寺内。

参考资料

关于五台山玉华寺下院复建项目建设用地规划的公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2024-09-25

铜川|玄奘与玉华宫.人民网.2024-09-25

玉华宫景区.铜川市人民政府.2024-09-25

五台山玉华寺.黄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