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
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Zhongguancun No.1 Primary School),简称中关村一小,是创建于1949年的公办小学,校本部位于北京市中关村自主创新高科技园区,现任校长景小霞。
1998年,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创办寄宿部;2003年新建天秀校区,2004年成立国际部;2010年接收北宫门小学,成立中央党校校区;2019年接收怀柔区雁栖学校,成立中关村一小怀柔分校;2019年3月,入选北京市首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达标学校;2022年8月2日,接收海淀区西二旗小学,正式更名为中关村第一小学西二旗分校。
截至2024年4月,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已形成一校八址的教育集团, 共计260余个教学班,近10000名学生,约600名教职工,特级教师、市区、学区带头人、骨干教师近200名。
发展历程
1949年,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建立,1998年创办寄宿部,2003年新建天秀校区,2004年成立国际部,2010年接收海淀区北宫门小学,成立中央党校校区。2019年8月17日与怀柔区雁栖学校签订一体化办学协议,成立中关村一小怀柔分校。
2021年7月14日,中关村第一小学新建中关村第一小学科学城分校;2022年4月9日,与顺义区教委签约接收顺义区杨镇中心小学,成立中关村第一小学顺义学校。2022年8月2日,接收海淀区西二旗小学,正式更名为中关村第一小学西二旗分校。
办校条件
学校规模
截至2024年4月,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已形成一校八址的教育集团,包括中关村校区、天秀校区、中央党校校区、怀柔校区、科学城分校、西二旗分校、顺义学校等,共计260余个教学班,近10000名学生,约600名教职工,特级教师、市区、学区带头人、骨干教师近200名。
硬件设施
学校制定了专用教室配置标准和公共用房配置标准,加强体育、舞蹈、美术等专用教室建设,加强科技创新、数字化实验系统等功能教室建设。学校还将班级教室也纳入到“主题教室”的改造中,师生共建教室,彰显班级的性格。已实施“流动科技馆”“空中小农庄”“楼道分解图书馆”等项目。
特色教学
学校提出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探索提高教育质量的学业评价机制”的核心任务,开展了基于标准的学习。学校分类、分段细化学生培养目标,形成“会学习、懂生活、敢负责、善合作”葵园学子培养目标体系;立体构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6-2-6课程体系;变革教法、学法,构筑学习场域,形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系列策略;开展新学堂自主教学实践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践行“五好行动主张”;建立课程、教学、评价的良性循环系统,形成多元、开放的特色学生综合评价方案;整合学生、家长、社区及社会资源,建立学校智库;统筹科研资源,形成“一中心、三基地”的教育资源群,建立专家动态诊断与评估机制等,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优化学习方式,提升教育质量。
中关村一小教育集团建立了集智慧管理、智慧教学、葵园e家、智慧教研等一体的智慧教育云中心,实现各类应用平台的互联互通,构建多元立体数据收集处理系统。完善“葵园云课堂”,做到了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学生都可以随时登陆进行学习。学校还充分开发利用中关村一小智库,整合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和家长的智力资源,帮助学校共同开发建设自主发展课程,使智库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成长。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拥有特级教师、市区、学区带头人、骨干教师近200名。学校针对不同层面、不同水平教师发展需求不同的特点,通过多年地积累和完善,已经开发“目标引领、交流分享、调研反馈、课程建设和榜样引领”五类共计三十几项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形成目标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平台宽广、分级清晰的校本课程体系,帮助每一名教师找到自己职业发展的成长点。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同伴分享文化,教师合作机制,读书交流、教研活动、外出汇报、班主任咖啡分享时光等,鼓励教师交流、分享、互助、共进。通过科研资源与实践资源共享、科研人员长期驻校引领科研发展、联合举办国内外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办学理念
学校在“做最好的我”的核心价值选择引领下,在“建一所具有儿童立场、首都特质、国际视野,师生相互学习的‘最好’的学校”的共同愿景感召下,在“自主发展、主动适应、自我超越”的办学理念指引下,走出了一条内涵、特色发展之路。
中关村一小教育集团以科学人文的发展目标确立学校自主发展方向,以科学人文的学校管理激发学校自主发展活力。经过全体教师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学校凝练出“科学启智 教育立身”的精神内容。用科学启迪学生智慧,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的一代少年;用教育开启学生心扉,寻求做人之道,培养具有社会公德、健康人格、人生理想的一代少年。
行政管理
中关村一小根据上级批复编制设置校长、副校长、主任、副主任、大队辅导员、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学校组织机构设党委办公室、“三个中心”“一会两院”。“三个中心”即课程与教学中心、学生成长服务中心、资源管理中心,承担学校相关的协调、支持和服务职能。“一会两院”即学术委员会、葵园教师研究院和葵园课程研究院承担引领、研究和创新的职能。
学校荣誉
社会活动
2022年1月31日,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登上《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节目戏曲《生生不息梨园情》。
参考资料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学校概况.2024-04-16
开学季·校长说了啥|中关村第一小学校长景小霞:科学探索启童智 强国梦想向未来.新华网.2024-04-16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学校简介.2024-04-16
科技赋能 打造教育新场景 海淀区5所中小学获评首批“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北京海淀区人民政府.2024-04-16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22年北京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评审认定结果的通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25-02-23
海淀28所学校入选!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名单出炉.今日头条.2024-04-16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5-02-16
祝贺!372所学校荣获首都文明校园称号.新浪网.2025-02-28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认定全市首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达标学校的通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25-02-25
首批北京市中小学文明校园名单发布!你的学校上榜了吗?.微信公众平台.2025-03-05
北京市体育局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命名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通知.北京市人民政府.2024-04-16
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命名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5-03-18
北京中关村一小促师生共同发展.中国教育新闻网.2024-04-16
守正创新 出新出彩 《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单揭晓.央视新闻.2022-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