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经济开发区
吉林省长白经济开发区 (以下简称长白开发区)是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1992〕231号文件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享有省政府赋予长白开发区的省级优惠政策、经济权限和市州一级政府相应的经济管理权限。
简介
2003年,《白山市编委关于组建批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通知》(白山编字〔2003〕10号)确定长白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县级建制,内设综合办公室、财政审计局、经济贸易发展局、对外贸易合作局,派驻单位有国土规划局、环境保护局、公安局、工商局、国税局和地税局。机构齐全,服务方便,发展环境十分良好。
根据发展需要,长白开发区设立了工业区、商贸区、生活住宅区三个小区。工业区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城东部和西部,重点发展林产业、医药保健品业、加工业和对朝工贸联合产业等产业和项目。商贸区位于开发区起步区中朝国际公路大桥长白口岸北部,重点是商贸、饮食、娱乐业、中朝互市贸易市场等。生活区位于塔山以南,同县城相连,基础建设在县城总体规划之中,重点发展房地产和原材料加工业等。
行政区划
开发区管辖4个行政村,两个街道。经过长期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省级开发区的设立,开发区的水、电、路、通讯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开发区仍然在投入,提升建设水平,开发区起步区新建的路基已基本完成,动迁部分完成,防洪坝大部分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纳入了县城总体规划之中,用地规划纳入县城总体规划之中,其中:规划区3平方公里,起步区1.2平方公里。
1、工业区主要集中在东部,以水电业、医药业和酿酒业为主。
2、民宅区主要集中在规划区,大部分属旧城改造区,需重新配套基础设施。
3、商贸区地处口岸起步区,新增建设用地较多,大部分为水田地,部分已征用,路基已完成,水、电、通讯已到场,未征用地仍然耕种,没有征用地闲置问题。但是,基础建设投入资金量大,部分地段动迁费用大,任务重,压力大。
4、冶炼区主要在西部规划区,以铜、金、钨、、工业硅等冶炼加工为主。
历史沿革
长白经济开发区1992年10月4日成立,同年10月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委员会主任:宿军 县委副书记
副 主 任:张祥学 县政府常务副县长
副 主 任:冷松 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
常务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李钟洛
1994年1月28日任命
开发区常务副主任:田长林(兼办公室副主任)
办公室副主任:申世化、刘光日
1995年3月21日成立了吉林省长白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主 任:张祥学 县委副书记
副 主 任:张玉坤(副县长)
常务副主任:田长林(兼办公室副主任)
成 员:各有关局领导
自然地理
长白山经济开发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鸭绿江上游右岸,长白山主峰南麓,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县城西南,县名以山得名。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27'17,一128'18,,北纬41'21,~41'58'。长白经济开发区西与临江市为邻,北与抚松县接壤,东、南两面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市五郡(惠山、三池渊、普天、三水、金正淑、金亨稷郡)隔鸭绿江相望。
长白经济开发区的气侯环境特点是,冬季严寒漫长;夏季不热多雨,酷热天气少;春季冷暖均匀,昼夜温差大;秋天睛朗凉爽。年平均气温2℃,极端最高气温32.2℃,最低温度一36.3℃,年无霜期平均113天,年降水678毫米。全年盛行西北风和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2.5米/秒。
长白经济开发区总人口为1.8万人,其中流动人口3000人。长白经济开发区的四至范围:东经十九道沟河为界,西以丙江村为界,南与鸭绿江为界,北与塔域为界。总面积5平方公里,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1.2平方公里。
资源状况
森林资源丰富,县内森林覆盖率为了9.5%,林地面积19.7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70万立方米。红松、兴安鱼鳞云杉、曲柳等名贵优质松林占:l/4。林地类型主要为温部: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的木材小长量远大于消耗量,消耗率在2.17%。在采伐、营林并举的同时,大力发展木材深加工项目,现已有雪条棒厂、卫生筷子厂、牙签 厂等 林产工业企业
野生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现已查明野生经济植物共有126科12000余种,嘶小动物打东北虎、金钱豹、亚洲黑熊等78种,在各种水域中共有12科47种。
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10公里以上的河流27条,共特点是河谷狭窄,水力资源蕴藏量25.9万千瓦,目前仅开发11%。现在不仅满足本区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电,而月-还向同网送电,是国务院首批的全国电气化试点县之一
矿广:资源比较:丰富,目前发现行25种,其中煤储量2150万吨,年产1.5万吨,硅藻土工业储量7000万吨,高岭子;200万吨,明矾石300万吨。⑤人参种植业比较发达,气侯湿润冷凉,适宜人参、花旗参栽培。人参单产全国第一,人参定型面积达500万平方米,年产人参300万斤,现有西洋参供货面积4万平方米。
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长[小II大池、世界自然保留地和原始森林、战国古暮群,仙人岛、灵光塔、长惠国际公路人桥和州族民俗等人文景观。目前已和朝鲜的惠山开通了国际“一日、三日、七日游”。
区位优势
地理优势,在260.5公里的中朝边境线上,与朝鲜一市五郡56万人口隔江而居,并有长惠国际公路大桥相通,口岸商检机构齐全,吞吐能力年达7万吨,进出口额年达4000万人民币,目前已成为长白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区对朝贸易的主要口岸。惠山市成为两国产品在朝鲜的较大集散地。长白经济开发区到朝鲜惠山火车站仅1公里,距清津港320公里,6个小时的路程,比到大连市港口缩短运距将近3倍。随着朝鲜对外开放的扩大,必然带动长白经济开发区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边境线260.5公里,与朝鲜一市五郡隔江相望。长白经济开发区位于上游,长白通往朝鲜的公路大桥与开发区起步区相连,桥长149米。长白口岸有海关、卫检、商检,机构齐全。2004年进出口额达到1235万美元,出口产品主要是粮食、食品、日用百货,五金交电、布料、医药等等。由朝鲜进口的商品主要是矿产品、木材、海产品等等,同时,自由贸易的交往使民间贸易日趋活跃。朝鲜惠山56万人口市场相对容量大,边境贸易互补性强,互市条件客观上已经成熟。目前,长白口岸已成为对朝贸易主要口岸,惠山也是朝鲜最为活跃的贸易城市之一,惠山铁路、公路直通朝鲜内地。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与惠山已逐渐形成了贸易货物集散地,随着时代的发展,十五期间,长白经济开发区加大开发力度,同朝方在贸易上有多种形式的合作。长白与朝鲜在基础建设上不断探索和研究,争取利用朝方港口,实现更大开放格局,同时面对现实,认识到长白地理位置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
人缘优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有1.5万朝鲜族公民,80%以上的朝鲜族公民与朝鲜、韩国、日本等有广泛的亲属人缘关系,特别是在中韩建交后,海外亲属将投资热点放在长白经济开发区。
投资环境
区内资源丰富,建厂条件优越。在能源、交通和通讯等方面尤为显著。其能源方面水、电、煤均可满足生产需要。交通方面,在国内2条公路通向开发区,还有一条国际公路和铁路通向清津港;通讯方面有万门程控电话直拨海内外,邮政畅通。
在长白经济开发区投资,可享受国家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还可享受省级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中的有关优惠政策,以及当地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的优惠政策。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对投资者进行扶持和帮助。
在长白经济开发区申办项目或企业,只需提供必要文件。开发区管理委员会3日内予以答复,15日内办理好外商投资企业各种手续。.区内“四通一平”已基本完成。
长白经济开发区对外商投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的同时,对跨省、区、市、县的内资公司,也给予必要的优惠扶持。目前,国家民委、国家特区办已将长白经济开发区列为国家民族经济区,上报国务院待批。批准后将享受到国家级开发区的优惠政策。
经济发展
以人参、山珍等特产的种植及加工业为主,发展深度加工和系列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积极开发优质土特系列产品,形成种植、加工、开发企业成龙配套,提高经济效益。
林产品加工业,以木材厂、木制品厂等企业为龙头,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发新产品,同时提高木制品的精深加工水平和综合利用率。
医药工业,以长白山中草药材为依托,以二药厂为骨干,加快三药厂、卫生制药厂、长韩药业有限公司的筹建和改造。加强同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实行横向技术联合的力度,加快技改步伐,提高对长白山中草药材的开发利用水平。
第三产业,充分利用地理人文景观,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劳动第三产业发展。突出对外贸易这个重点,扩大边贸规模和领域,巩固和发展创汇基地,大力兴办"外向型"企业,加快现有创汇企业的技改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出口品种和数量,培育新的创汇企业。
截至1994年,合同利用外资535万美元,实际到位122.4万美元,1995年合同利用外资500万美元,1995年实际利用外资285万美元,到1995年底累计779万美元。开发区目前有五户外资企业,其中一户独资企业正在兴建之中。
开发区现有企业8户,其中3户企业是股份制企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1户企业实行厂长承包制。
开发区第三产业飞速发展,现已有第三产业企业197家,199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00万元。
管理机构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是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是开发区的管理机关,代表县政府对开发区统一实行管理。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区的日常事务。
财政金融
开发区的财政收入,1994年为554.6万元,1995年为183万元。财政支出每年增长7.1%。
开发区金融事业飞速发展,1992年城乡个人存款达19686万元,1993年增长16.7%,1994年增长19.1%。各专业银行的各项贷款1992年达28498万元,1993年增长12.3%。1994年增长5.87%。
海关商检
开发区口岸、商检机构齐全,十分有利于开展企业进出口业务。长白海关为副处级,每年朝鲜的进出口额4000万人民币,吞吐量7万吨。此外,还有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等机构,商检局业已成立并开始工作。
科技文化
开发区1992年至1995年通过国家级鉴定成果12项,省级12项,市级15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13项,实现产值2千万元,科技三项经费投入27万元,推广科技成果42项。
开发区有影、剧院各一座,文化娱乐场所97所,已形成县、乡、村三级群众文化活动网络,建立了国有文化站。以朝鲜族文化为龙头的文化创作活动十分活跃,1994年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被文化部授予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先进县,同年被省政府授予文化先进县。
交通旅游
开发区交通便利。长(白)临(江)公路至临江站全长240公里;长(白)松(江河)公路至松江河站全长140公里;长惠国际公路至惠山火车站1公里,至朝鲜清津320公里。全县有大小车辆2000台,车况良好÷国内二条公路路况良好,其中长松公路三分之一的路面为水泥或柏油。目前,沈(阳)--丹(东)公路长白段国防公路已投入建设,建成后将极大改善长白交通条件。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驰名中外的长白山天池,神秘莫测的长白山自然保留地、原始森林,独具风姿的长白山南坡梯次植被,秀美无限的鸭绿江边境风光,同九寨沟相媲美的望天鹅景区等等自然景观;有战国时期古墓群,有唐渤海时期的灵光塔,有长白山第一寺——福兴寺,有东北第一佛塔,中朝鸭绿江公路大桥等人文景观。有边境美丽小城与朝鲜民俗为一体的风土人情,有赴朝鲜一、二、三、日游,多家宾馆、饭店、旅店、舞厅、洗浴、酒吧、小吃等等。可接待八方宾客,具有浓郁的朝鲜民族特色和山城淳朴于一体的风情,旅游产业潜力巨大。“十一五”期间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经济开发区将努力引进几个具有相当实力的国内、国际旅行社,提高长白旅游区的知名度,加速发展长白的旅游业。
产业政策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于1992年12月发布了长白朝鲜族自治区县人民政府《关于长白经济开发区若干政策规定》共11条76款,对出入境管理、税收、土地使用、工商管理、投资立项、金融信贷、外经外贸、引进人才、劳动工资、基础设施等方面做了规定,鼓励外商来开发区投资兴业。
根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规定,结合长白开区实际,将超前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扶持五大支柱产业,同时鼓励发展三个行业门类。
1、超前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电、热力、燃气、交通、通讯、市政设施等。
2、重点扶持五大支柱产业:
①以商贸、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
②水电工业
③人参加工业
④矿产业
⑤林产工业
3、鼓励发展三个行业门类:
① 医药保健品工业
②绿色食品行业
③进出口加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