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秦宪公

秦宪公

秦宪公(公元前724年—公元前704年),《史记·秦本纪》误作秦宁公,嬴姓赵姓,名立,秦文公之孙,秦静公(一作秦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715年—公元前704年在位。

秦宪公因其父秦静公早逝,故被其祖父秦文公立为继承人。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秦宪公继位,居于西新邑,后迁居尧都区。秦宪公时期,秦国攻灭荡社,消灭西戎荡氏,击败芮国,并迁都平阳。秦宪公十二年(前704年),秦宪公去世,终年二十一岁。根据《史记·秦本纪》和《史记索隐》记载,秦宪公死后葬于西山大麓(今陕西宝鸡北陵原),但《史记·秦始皇本纪》却记载其死后葬于“衙”(今陕西渭南白水东北)葬于西山大麓(今陕西省宝鸡市北陵园)。

人物生平

继承君位

秦宪公(《史记·秦本纪》误作秦宁公),嬴姓,赵氏,名已失传,是秦文公之孙,秦静公(一作秦竫公)之子。秦文公四十八年(公元前718年),秦静公去世,秦文公立孙子秦宪公为继承人。

秦文公五十年(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秦宪公继位,居于西新邑。

攻打亳戎

秦宪公二年(公元前714年),秦宪公从西新邑迁居平阳(今陕西省陈仓区)。同年,秦宪公派兵攻打戎(西戎一支)的荡社(一作汤杜,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一说在今陕西省三原县、兴平市一带)。

秦宪公三年(公元前713年),秦军与亳戎交战,亳戎首领亳王战败逃往西戎,于是秦军消灭荡社。

俘虏芮伯

秦宪公七年(公元前709年),芮国国君芮伯万的母亲芮姜厌恶芮伯万的宠姬太多,于是将芮伯万赶出芮国。芮伯万便到魏城(今芮城县北)居住。

秦宪公八年(公元前708年)秋天,秦宪公趁芮伯万在外之际,派兵攻打芮国,秦军由于轻视芮军而战败。同年冬天,姬林派兵联合秦国军队一起包围魏城,俘虏芮伯万。

英年早逝

秦宪公十二年(公元前704年),秦宪公派兵攻打西戎小国荡氏,不久秦军夺取荡氏。同年,秦宪公去世,终年二十一岁,葬于西山大麓(今宝鸡市北陵园)。

秦宪公有三个儿子:长子秦武公和次子秦德公是鲁姬子所生,少子秦出子是王姬所生。秦宪公死后,大庶长弗忌、威垒和三父废黜太子秦武公,改立秦出子继位。

为政举措

秦宪公继位之初,居于西新邑,后从西新邑迁居平阳(今陕西省陈仓区);并相继派兵夺取亳戎(西戎一支)的荡社(一作汤杜);俘虏芮国国君芮伯万;消灭西戎小国荡氏。

家族成员

史籍记载

《左传》齐桓公三年至桓公四年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史记索隐

人物评价

历代评价

秦武公:“烈烈文公、静公、宪公不坠于上,昭合皇天,以事蛮方。”

参考资料

卷五 秦本纪第五.国学网.2024-03-08

除了秦始皇之外,秦国三十五代君王都是谁,他们的陵墓又都在哪里.百家号.2024-03-08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国学网.2014-10-21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国学网.2014-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