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1992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首次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形式召开的全国民族工作会议,会议于1992年1月14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主题是“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会议在肯定成就、总结经验的同时,分析了当前民族工作的形势,并最终确定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和主要任务。
1992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关键时刻从全局和战略上对民族工作进行了部署,开创了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方式,来确立改革开放各个阶段民族工作最重要的指导性原则与最重大的战略主张的先例,对我国民族工作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民族工作领域进行了拨乱反正,民族工作回到了正确的发展轨道,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与此同时,国内外的形势也在发生着变化。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上的民族主义思潮再次兴起,国际上的反动势力利用一些国家在民族政策上的错误和在民族工作上的失误,极力煽动民族分裂主义。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民族分裂主义有愈演愈烈之势。国家民委原副主任赵延年说:“如何在国际国内形势变动的形势下,保持住我国民族事业发展的良好势头,总结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成功经验,稳住我们自己的阵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又赋予其新鲜的时代内容,是我们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形势,国家民委党组研究决定,建议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民族工作会议,研究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批示同意这个建议,并把会议的名称定为“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按照中央指示,国家民委在1991年的大半年时间里,与国务院19个部委进行了多次专门商谈。“这实际上为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思想上、理论上统一全党同志的认识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前国家民委副主任赵延年回忆道。
主题
会议主题是“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
内容
会议在肯定成就、总结经验的同时,分析了当前民族工作的形势,并最终确定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和主要任务。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大会报告中深刻阐述了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确定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和主要任务。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讲话中阐述了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总政策和最终目标。
成果
此次会议上对民族问题有了很多新的概括。例如在“民族问题”的内涵上,过去强调民族问题是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在此次会议上则指出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也同时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这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对民族问题内涵的认识。
影响
1992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关键时刻从全局和战略上对民族工作进行了部署,开创了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方式,来确立改革开放各个阶段民族工作最重要的指导性原则与最重大的战略主张的先例,对我国民族工作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此次会议后,民族地区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92年开始实行沿边开发战略,确立13个对外开放城市和241个一类开放口岸,设立14个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其中绝大多数在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工作三句话:一是继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二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是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