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国化
去中国化(De-Sinicization)是指随着社会发展,一度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或地区,为改变中华文化的至上正统地位,建立本地独特自主的国族认同、文化及语言的一种政治及社会运动。也包括中国大陆地区的反对传统落后文化等运动。
产生背景
去中国化通常出自于各地住民自决的独立运动,为政治领域扩及到文化领域的运动。19世纪以来,中国大陆、新加坡、越南、日本、韩国及朝鲜等国和中国的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等地都发生过“去中国化”的活动。
代表地区
越南
越南原有当地丰富的文化及语言,只是当地的统治者及高级知识分子曾一度尊中原文化为正本。越南在政治与教育方面,正式公文与书籍一度仅以汉字写成,但民间活动一直有其本来的口语及文化。越南的去中国化过程,是法国殖民时期开启的,以罗马拼音文字取代汉字的官方地位,而发明并推行本地语言的书面语,以及正式明确地脱离以中国为宗主的附属国关系。随着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后,殖民主义者便开始了针对越南的去中国文化运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教条的越南共产党统治越南以后,和中国引发数次战争,越南更加速去中国化的运动。
日本
日本原有跟中原文化迥异的当地文化及语言,直到大化改新前后,日本吸收了不少中原文化以及汉字,但正式的书写语也采用汉字假名混用文。明治维新前后,脱亚入欧论与中国发展落后,社会开始辩论是否废弃汉字,改用假名或罗马字的争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于1946年制定了当用汉字表,曾经以最终全面废除汉字为目的,对汉字的使用数量作出了严格的限制。但是在1980年代,当用汉字表被常用汉字表所取代,废除汉字也不再被当成目标了。除了不用汉字会造成大量同音字词的困扰外,也可能是因为汉字表已经通行数十年,语言学有了新发展,世界情势也有所改变,全面废除变得十分困难的缘故。
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本来就有跟中国文化相异的当地文化及语言,只是当地的统治者及高级知识分子曾一度尊中原文化为正宗。朝鲜在政治与教育方面,正式公文与书籍一度仅以汉字写成,但民间活动一直有其本来的口语及文化。1945年,朝鲜半岛摆脱日本统治,在美国的强力干预下,朝鲜的中小学教科书中废除了汉字,后来又制定了《韩文专用法》,在小学教育中完全废除汉字教育,朝鲜半岛后来成立的韩国的去中国化过程,兴起于1980年代的民主化运动以及民族运动,其内涵是全面改用韩国文字,取消使用汉字,韩国大韩航空公司更改为谚文,首都的中文名称更从原来的汉城改为首尔特别市(韩文서울的音译),企图向世界宣告摆脱中华文化的束搏,并建立独特的文化与民族。现韩国人通常只把汉字应用于专有名词(国名、地名、人名等)。随着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韩国对传统文化的推广,开始有一部分人试图恢复使用汉字的主张出现,惟成效不彰。
重要事件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主楼参观“尊师重教、筑梦未来——庆祝第30个教师节主题展”时,从展台上拿起一本课标书翻看。听说语文、历史、思想政治三门课标是全国统一,他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短短数语,寄托了总书记对复兴传统文化的希冀。“不赞成”、“悲哀”的字眼,让第30个教师节多了一丝反思的味道。
参考资料
本网回访:习近平在北师大的180分钟说了啥.人民网.202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