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冠带鱼
真冠带鱼,学名Eumecichthys fiski,是冠带鱼科中的一种深海鱼类,分布于全球各大洋,栖息深度可达1000公尺。它的体型细长,体长可达150公分,呈银色,前额突出呈角状,背鳍软条在头部延伸成丝状,背鳍软条310-392枚,臀鳍软条5-9枚。真冠带鱼是Lophotidae家族中的一种,是Eumecichthys属的唯一成员,也被称为独角冠带鱼或独角鱼。它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分布,最初在南非Kalk Bay海岸发现,随后在日本海、佛罗里达州西南部、墨西哥Clarion岛、夏威夷和印度等地被报道。真冠带鱼的上颌可伸出,有小锥形牙齿,背鳍沿着整个身体长度延伸,前三到五个背鳍软条在突出的脊梁顶端延长成旗状。真冠带鱼的肛门鳍含有5-9个软条,成年鱼的肛门鳍被分成两排短骨刺。真冠带鱼的颜色为银色,有24-60条黑色垂直条纹,背鳍和尾鳍呈栗色。真冠带鱼是三种拟鳗科属之一,拥有墨囊,可以从肛门喷出黑色液体来抵御捕食者。已知真冠带鱼的天敌是长吻枪鱼,一条长73厘米的枪鱼曾经吞下一条长55厘米的真冠带鱼。
形态特征
真冠带鱼体延长而呈带状,甚侧扁,前部颇高,肛门后渐细窄;体高远较头长为长。头较小。吻短于眼径。眼大。口小,上颌能伸缩,颌齿存在。无肋骨。幼鱼具鳞,成鱼裸露无鳞。背鳍基底长,具软条116-131,幼鱼起始于眼上方,前方鳍条延长如丝,成鱼则起始于胸鳍上方,前方鳍条不延长;无臀鳍;幼鱼腹鳍延长如丝,具软条9,成鱼退化;尾鳍具上叶,软条7-10,鳍条与体轴平行,下叶鳍条退化或缺如。体银白色,幼鱼体侧具很多圆形黑点。胸鳍含有13-15根鳍条;腹鳍缺失。臀鳍含有五到9根鳍条,在成年鱼身上分成两排小突起。尾鳍含有12-13根鳍条,最下面的鳍条是加大且骨质的。真冠带鱼的颜色是银白色,有24-60条深色垂直条纹。背鳍和尾鳍呈栗色。墨囊源自原始的肠道,沿着肠道上方平行延伸,能够从肛门排出黑色液体来抵御捕食者。已知真冠带鱼的捕食者是长吻枪鱼(Alepisaurus ferox);发现过一条长73厘米(29英寸)的枪鱼吞下了一条长55厘米(22英寸)的真冠带鱼。
分布范围
真冠带鱼主要分布于南非考克湾、日本海、佛罗里达州西南部、墨西哥Clarion岛、夏威夷和印度。模式种产地为南非考克湾。
栖息环境
真冠带鱼栖息在深度约1000米(3300英尺)的深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