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芒苞车前

芒苞车前

芒苞车前(车前属 aristata Michx.)是车前草科车前属的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形态特征

芒苞车前全株干时常变黑。直根细长,具少数极细的侧根。根状茎细,长1-4厘米,不分枝或分枝。叶基生呈莲座状,直立或斜展,坚挺,密被开展的淡褐色长柔毛,毛长达6毫米,老叶可变无毛;叶片坚纸质,披针形至线形,长4-20厘米,宽(0.2-)1-9毫米,先端长渐尖,边缘全缘,基部渐狭并下延,脉3条;无明显的叶柄,基部扩大成鞘状,鞘长(0.5-)1-1.5厘米,边缘白色,膜质。

花序1-15(-30);花序梗长10-20厘米,直立或上升,无纵沟槽,密被向上伏生的柔毛;穗状花序狭圆柱状,长(0.5-)3-10厘米,紧密;苞片狭卵形,常短于花萼,但先端极延长,形成线形或钻状披针形的芒尖,长0.3-4厘米,坚挺,直立或开展,密被开展的淡褐色长柔毛。花萼长2-3毫米,萼片先端及龙骨突背面密被柔毛,前对萼片狭倒卵形,龙骨突宽厚,不达顶端,明显宽于侧片,后对萼片卵形,龙骨突狭,延至顶端,明显狭于侧片。花冠淡黄白色,无毛,冠筒约与萼片等长,裂片宽卵形,长2-2.5毫米,基部近耳状,于花后反折。花药卵形,长约0.4毫米,先端具极小的三角形尖头,黄白色,与花柱内藏或稍出露。胚珠2。蒴果椭圆球形至卵球形,长2.5-3毫米,于中部下方周裂。种子2,椭圆形或长卵形,长(1.9-)2.3-2.7毫米,深黄色至深褐色,腹面内凹成船形;子叶左右向排列。花期5-6月,果期6-7月。

产地分布

山东省青岛市)、江苏省宿迁市),为外来归化禾本科杂草,在我国最早的记录是1929年采自青岛的标本。生于海滨沙滩、平原草地及山谷路旁,海拔3-20米。原产北美洲,在欧洲、日本等地归化。模式标本采自美国伊利诺伊州

生长习性

车前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温暖、潮湿、向阳、沙质沃土上能生长良好。在20-24℃范围内茎叶能正常生长,气温超过32℃则会出现生长缓慢,逐渐枯萎直至整株死亡。土壤以微酸性的沙质冲积壤土较好。

育殖技术

繁殖方式

芒苞车前主要通过种子繁殖,6-10月陆续采收成熟种子。春季直播,3-4月进行,开1.3米宽的,按行株距各约27厘米挖浅穴,每1公顷用种子4.5千克。按行株距各约27厘米开穴,每穴栽苗2-3株,每1公顷苗床,可移栽10公顷左右。

栽培技术

间苗时苗高3-5厘米,条播按株距10-15厘米留苗。车前喜肥,施肥后叶片多生长,旺盛且抗性增强,穗多穗长,产量高。幼苗期应及时除草,结合松土进行,一般1年进行3-4次松土除草。施肥分两次,第1次施肥在5月份,每公顷施清淡人畜粪水22500千克;第2次于7月上旬进行,此时要控氮补磷、钾、硼肥与激素等。抽穗期必须及早疏通排水沟,防止积水烂根。封垄后切勿中耕松土,否则伤根及土壤渍水造成烂根。

收获

车前草果穗下部果实外壳初呈淡褐色、中部果实外壳初呈黄色、上部果实已收花时,即可收获。车前抽穗期较长,先抽穗的早成熟,所以要分批采收,每隔3-5天割穗1次,半个月内将穗割完。宜在早上或阴天收获,以防裂果落粒。用刀将成熟的果穗剪下,在晒场晒穗裂果、脱果。晒干后搓出种子,簸净杂质。种子晒干后在干燥处贮藏。车前草幼苗长至6-7片叶13-17厘米高时可采收作为菜用。车前草在旺长后期和戮穗期之前,穗已经抽出与叶片等长且末开花,此时药效最高,可进行全草收割。把全草连根拔起,洗净泥沙和污物晒2-3天,待根颈部干燥后收回室内自然回软2-3天,可成商品出售。

危害与防治

车前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穗枯病、褐斑病、白绢病。防治方法包括控制病害扩展蔓延,并用50%多菌灵150克对水30-40千克喷洒花穗,每隔4-5天1次,连喷3-5次防止病菌侵染穗部。

主要价值

芒苞车前的幼苗可食。4-5月间采幼嫩苗,沸水轻煮后,凉拌、蘸酱、炒食、做馅、做汤或和面蒸食。是常见食用的山野菜之一,也是青草茶的最佳原料之一,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植物文化

相传汉代名将马武,一次带领军队去征服武陵的羌族,由于地形生疏打了败仗,被围困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时值盛夏,又遇天旱无雨,军士和战马都因缺水而得了“尿血症”,当地又没有清热利水的药物,战士们个个焦急万分。一个名叫张勇的马夫偶然发现有三匹患尿血的马不治而愈,感到奇怪,寻根追源,只见地面上一片象牛耳形的野草被马吃光。为证实其效果,他又亲自试服,亦效。于是报告马武。马将军大喜,问此草生何处?张勇用手远指说:“就在大车前面。”马武笑曰:“此天助我也,好个平车前。”当即命令全军吃此草,服后果然治愈了尿血症。车前草的名字就这样流传下来。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