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傩舞
万载傩舞,起源于江西省万载县,是一种古老的舞蹈形式,通常在祭祀活动中表演。这种舞蹈历史悠久,最早的文字记录可以追溯到《论语·乡党》,因此被视为舞蹈史上的珍贵遗产。
舞蹈介绍
表演形式
万载傩舞,俗称“跳魈”或“搬案”,是由24名表演者组成的团体舞蹈。演员们戴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面具,手持各种武器道具,在民间打击乐器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他们的舞蹈动作既庄严又幽默,通过一系列的手势和步伐来模拟驱魔降妖的情景。
面具设计
傩舞的面具设计独具匠心,每张面具都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和表情。面具颜色分为红、绿、黑、白四类,分别代表不同的角色和象征意义。傩舞的动作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有着严格的规范,必须遵循特定的节奏和姿势。
节目列表
万载傩舞包含多个节目,包括开山、走地、先锋、功曹、绿品、鲍三娘与花关索、杨帅、小鬼钻圈、判官捉小鬼、上下关比武、沙和尚、城隍传旨、土地、小鬼爬单杆、小鬼爬双杆、雷公、团将等。其中,“开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节目,展现了勇猛无畏的精神风貌。
发展现状
万载傩舞自明朝初期开始流行,尤其在万载县的黄茅马鞍岭和潭埠镇一带尤为盛行。在当地,有一座专门供奉傩神的傩庙,成为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万载傩舞不仅在国内获得了多项奖项,还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认可。2005年,万载傩舞队在“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上荣获三项大奖,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所获荣誉
万载傩舞的发展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和赞誉。它曾获得“江西傩文化展金奖” “民间艺术优秀表演奖”以及“中外傩文化艺术银奖”等多项荣誉。此外,国际傩学研究专家田仲一成教授对万载傩舞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将其研究成果收录在其著作中。
参考资料
江西万载傩舞.论江西万载傩舞的艺术特征.2024-10-24
探访宜春农村特色文化之傩舞、梅烛.民俗学博客.2024-10-24
傩戏(万载开口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