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环境
绿色生态环境是指一种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它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实践。
定义与发展
绿色生态环境的创建是人类跨世纪的追求,它不仅关乎当前世代的需求,而且要考虑对未来世代的影响。1987年,联合国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强调既要满足当代需求,同时也要确保不会损害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这一理念在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得到广泛认可,并催生了《21世纪议程》,作为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计划。
21世纪议程的重点领域
向所有人群提供适当的住房条件;
推进人类住区的有效管理和规划;
鼓励可持续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
提高环境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包括供水、卫生、排水和固体废弃物管理;
加强灾害易发地区的人类住区规划和管理;
支持可持续的建筑业活动;
增强人们对自然资源开发和能力提升的认识,以推动人类住区的全面发展。
中国的21世纪议程
1994年,中国政府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其中列出了中国人类住区持续发展的优先项目,包括城市垃圾管理与无害化系统、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加强排水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跨世纪民众住宅与居住环境改善、建筑节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以及城市建筑与生命线工程的防灾减灾综合发展等。
绿色生态环境的三个重点方向
环境质量
保持空气质量达到标准;
控制噪音污染,使其不超过规定值。
污染物控制
对污水进行处理,转化为中水;
减少垃圾产生并实现无害化处理。
生态指标
保护耕地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达到32%;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2.5平方米。
参考资料
人居庭园绿色生态环境特点的分析.百度学术搜索.2024-11-0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绿色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知乎专栏.2024-11-04
绿色生态环境的定义 .百度文库.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