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俊
2000年,江俊获武汉大学物理系人才基地班理论物理学士,2011年,他入选中组部青年高层次人才并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13年,获批国家科技部青年973项目负责人并于2018年获结题优秀,2020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23年11月,江俊、罗毅、尚伟伟教授团队与深空探测实验室张哲研究员等合作,采用中国科大机器化学家“小来”系统,高效融合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机器实验,利用火星陨石制备出了实用的产氧电催化剂。
曾获2011年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奖、2015年中国化学会唐敖庆青年理论化学家奖、2017年安徽省青年科技奖、2020年日本化学会亚洲杰出讲座奖(人工智能在理论化学中的应用)。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96至2000年,江俊在武汉大学读理论物理专业,获得本科学历,2000年,获武汉大学物理系人才基地班理论物理学士学位,2007年,他获瑞典皇家工学院理论化学博士学位(导师罗毅教授),次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博士学位(导师陆卫教授)。
工作经历
2007年之后,江俊在瑞典皇家工学院(合作导师罗毅教授)与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合作导师Shaul Mukamel院士)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于2010至2011年任助理研究员。担任两届中科大少年班学院班主任,指导学生获多项国际大奖。2011年,他入选中组部青年高层次人才并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13年,获批国家科技部青年973项目负责人并于2018年获结题优秀,2020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研究方向
江俊博士主要从事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发展融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量子化学方法,研究在多个物理化学应用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能源催化、功能材料、光化学等)。
科研成果
专利
创造收益
江俊博士发表SCI论文150余篇,主持开发6个计算软件包在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产业应用,为企业创造产直近亿元。
产氧电催化剂
2023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江俊、罗毅、尚伟伟教授团队与深空探测实验室张哲研究员等合作,采用中国科大机器化学家“小来”系统,高效融合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机器实验,利用火星陨石制备出了实用的产氧电催化剂。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于14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合成》上,并被编辑选为当期热点论文予以专门推荐。
人才培养
代表论文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江俊博士 Dr. Jun Jiang.AI-Chem LAB: Modeling of Charge Kinetics in Comple.2021-12-22
江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2023-11-14
专家介绍.中国科技技术大学.2021-12-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江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3-11-14
【安徽之声】中国科大机器化学家“小来”成功利用火星陨石创制产氧催化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网.2023-11-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江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3-11-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江俊--中文主页--学生信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3-11-14
今年“杰青”名单出炉!共300人,来自124家单位_科技湃_澎湃新闻-The Paper.澎湃新闻.20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