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山
泰宁山,位于易县城西15公里处,北京以西125公里。原名泰宁山。自清朝雍正依山建陵(清西陵)以来,雍正帝的寝陵定名为“清泰陵”,泰宁山更名为永宁山,明清皇陵大都依山而建。
历史沿革
依据
明清明皇陵大都依山而建。在划定陵区以后,将首陵所背靠的山赐以嘉名,以前所用的地方土名不能再用,成为定制。
变化
到了清朝,入关以后,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也沿此制。
雍正即位后,随着政权的不断稳固,开始想起建造陵寝一事。雍正四年(1726年),诏谕爱新觉罗·胤祥、张廷玉和工部、内务府官员办理陵寝事务。允祥等人受命后,经过多处勘察,至易州境内的太平峪,兴隆庄一带发现了“万年吉地”,并回宫竭力向雍正荐引。按照允祥等人的说法,此处西依云蒙山,北靠泰宁山,东傍丘陵地,南临易水河,堪称:“乾坤聚秀之区,为朝阳会和之所,龙穴砂石,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览奏之后,也认为此处是“山脉水法,条理详明,为上吉之壤”。
乾隆元年二月二十四日,位于泰宁山主峰之下的雍正帝的陵定名为清泰陵以后。紧接着五月二十一日,总理事务大臣、保和殿大学士西林觉罗·鄂尔泰等人向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要求赐予陵山嘉名。
奏折
他们在奏折中说:臣等窃惟帝王崇亲之典备极尊隆,山陵营建之区每加封号。妥神灵于宝域,山岳增荣;启昌炽之符,名称祀异。盛朝因以为制,史编历有可稽。再考彝章,隆规宜备,睹高山之天作,实拱卫之佳城。况吉地之钟祥,更默符于泰祉。昔不死鸟来集,显示嘉征;兹灵爽凭依,永凝福佑。应表灵山之懿号,式开昌运于嘉名。经臣等敬谨酌拟字样,恭呈御览,伏候钦定。
鄂尔泰等恭拟了“永宁山”“升平山”“凝佑山”“仪凤山”四个山名供皇帝选用。
“清泰陵山名用‘永宁’字样。”从此泰宁山改名为永宁山。泰宁山一名本来就很好,但与“明泰陵”有重字,将“泰宁”改为“永宁”也有避讳之意。
参考资料
保定国庆假期旅游数据出炉 你贡献了多少?.今日头条.2024-09-08
雍正帝未葬清东陵:因其并非乾隆指定.搜狐网.2024-09-09
被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先生赞誉的易县宝塔居然是它!.搜狐网.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