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寺
翠微寺为福州市名刹,原名翠微院。位于晋安区,建于后唐天成元年(926年)。
基本介绍
翠微寺为福州名刹,原名翠微院。《福州市郊区志》记载:后唐天成元年(926年)开山,北宋至和三年(1056年)重建。明万历间渐颓废,后重建。现存主体结构系清光绪丁亥年(1887年)由涌泉寺第一百二十六代住持妙莲、翠微寺前住持福经重新修建。“文革”时寺内佛像被毁,寺庙破损严重,曾被作为知识青年点。近年,游僧释中腾同乡人集资重修寺庙,重塑佛像,香火才逐渐旺盛。寺宇坐北向南,土木结构,由大殿、左右厢房、配殿、庭院组成,占地面积840平方米。宋理学道统继承人黄干曾有诗作《游翠微院》传世,诗曰:“古寺残僧少,孤村碧树围。明朝山下路,愁绝望烟归。”1998年2月翠微寺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晋安北峰群山连绵,面积四百多平方公里。商周时人类就开始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刘彻灭闽越国,徙其民于江淮间,在东冶(今福州市)不少闽越族人乘战乱之机逃往北峰山区,开发和建设了北峰山区。南梁至唐朝,古人先后在北峰建造了林阳寺、翠微寺等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