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观龙
刘观龙,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县人,爱国抗日将领,黄埔军校二期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五集团军副军长兼49师少将师长,中国入缅作战远征军先遣支队指挥官。
人物履历
1902年 广西贵县桥圩人,原名刘峰,客家人,年幼丧父
1924年 入黄埔军校第2期工兵科,学习期间参加了第一次东征和平定刘杨叛乱的战斗
1925年 毕业后被派往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服役
1926年 随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后与周上元小姐结婚,婚后育有二子二女
1930年 中原大战后,驻贵州国民党军政部直属第十五旅,任第一团团长。
1934年 第十五旅团扩编为国民党93师,师长为容县人甘丽初
1935年5月 任第九十三师副官处主任,在贵州省、湖北参加围堵长征中的中国工农红军
1937年7月 抗日战争爆发后,驻湖南衡山。
1938年3月 参加台儿庄大捷
1938年9月 参加武汉会战
1938年12月 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93师277团上校团长
1939年4月 入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一期, 1940年2月毕业
1941年5月 任第49师少将副师长
1941年12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第三天,中国政府第一次对入缅军队进行动员,中国第6军93师以李友尚277团为基础组建了一个支队,由第6军49师少将副师长刘观龙带领,从云南省进入缅甸
1942年初在景栋,以277团为基础的刘观龙支队负责监视泰军,面对泰日混合部队的屡次进攻,逐渐向北退出缅泰边境,第六军军长甘丽初不断将暂55师残部和49师兵力补充至刘观龙支队,一起缓慢向中国国境退却
1942年6月 入缅作战的第六军部队交替掩护,成功返回国境,回国后第6军将全部兵力补充进93师,暂55师撤消,49师调归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在昆明市重新招募新兵整补
1943年1月 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副军长(军长邱清泉)兼49师少将师长,驻防昆明,后因类风湿性关节炎入院治疗
1945年1月 抗战胜利前夕,从49师师长转任中央警察大学第2分校少将副主任。
1947年2月 任陆军少将后退役,退役后回广西贵县休养。
1950年冬 在广西贵县桥圩镇三塘被不明分子杀害。
人物著作
49师于1942年在云南临沧县与日军交战,阵亡将士葬于临沧象脚水村汪塘寨旁,称“烈士坟”,安葬时,部队在坟前立下纪念石碑一块,师长刘观龙为此撰题两联。
“一战捐躯常向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怀毅魄,四郊多垒齐来象水吊忠魂。”
“怒江无情寒敌胆,象水有灵慰忠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