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莓草
山莓草(学名:Sibbaldia procumbens),又名五蕊莓,为蔷薇科山莓草属下的一个种。原变种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匍匐,粗壮,圆柱形。花茎直立或上升,顶生伞房花序密集,花瓣黄色,倒卵长圆形,顶端圆钝,比萼片短1倍;雄蕊5;花柱侧生。瘦果光滑。花果期7-8月。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粗壮,圆柱形。花茎直立或上升,高4-20厘米,被伏生疏柔毛。基生叶为3出复叶,连叶柄长3-12厘米,叶柄被疏柔毛,小叶有短柄或几无柄,倒卵长圆形,长1-3厘米,宽0.6-1.5厘米,顶端截平,有3-5三角形稀卵形急尖锯齿,基部楔形,上面被疏柔毛,或有时脱落几无毛,下面被伏生疏柔毛;茎生叶1,与基生叶相似,唯叶柄较短;基生叶托叶膜质,褐色,外面被疏柔毛或脱落几无毛,茎生叶托叶披针形或卵形,全缘,外被疏柔毛。
顶生伞房花序密集,有花8-12朵;花直径4-6毫米;萼片卵形至三角卵形,顶端急尖,副萼片细小;披针形,比萼片短一半以上;花瓣黄色,倒卵长圆形,顶端圆钝,比萼片短1倍;雄蕊5;花柱侧生。瘦果光滑。
近种区别
隐瓣山莓草(山莓草属 aphanopetala Hand.-Mazz.)与山莓草区别在于,植株生长旺盛,高可达30厘米,全身被糙伏毛,茎生叶1-2,副萼片狭长,披针形,与萼片近等长或稍短,但不短于一半,花瓣比萼片短1-4倍,可以区别。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400-2600米的湖畔草原或干旱山坡。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奥地利、英国、保加利亚、科西嘉、芬兰、法国、法罗群岛、德国、格陵兰、冰岛、意大利、日本、堪察加半岛、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朝鲜半岛、墨西哥、挪威、波兰、库页岛、西班牙、斯瓦尔巴群岛、瑞典、瑞士、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和黑塞哥维那、塞尔维亚、黑山、北马其顿。
中国分布:吉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新疆、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生长习性
山莓草通常5月初返青,7-8月开花结实,9月中旬停止生长。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其叶片鲜嫩柔软,适口性较好,各种家畜均乐食,属中等牧草。
观赏价值
全草可做地被植物。 由它组成的草地分布在高山带,气候凉爽宜人,无仙客来菌蝇骚扰,是良好的夏牧场。
保护现状
在《吉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中列为一类保护植物。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
山莓草在中国东北地区为单种属植物,由于常年被滥掘乱挖,用作科学实验材料,再加上生活环境遭到破坏,野生种群面积急剧减少,仅集中分布在吉林省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高山冻原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