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柴彩林

柴彩林

柴彩林(1892年-1976年),原名绪乡,永州市宁远县禾亭乡柴家村人。13岁时开始帮助地主放牛、打零工。1957年,他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并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1964年,柴彩林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经历

新中国成立后,柴彩林担任过互助组长、初级社和高级社社长,1955年加人中国共产党。

成就

为增加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他倾心致力于农业科学实验,1951年起,年年坚持尖端穗选,使良种种性不断改变,产量不断提高。在每年选种的一段时间里,60多岁高龄的柴彩林,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总是夜以继日地独自一人站在田埂上观察水稻生长发育状况。1956年,衡阳专区三塘农业试验站鉴定,他繁育的万利种子,比三塘农业试验站的万利籼种子,每100粒宽5厘米,长1.6厘米,千粒重多0.7克,提早成熟2~4天,增产5~8%。他还在全县率先推广双季稻,1952年最先试种0.88亩双季稻,1953年种植1.38亩,1954年扩大到6.48亩。在他的带动下,1955年全社种植双季稻33.3亩,1965年扩大到264.14亩;每季平均亩产565.5公斤,其中一丘0.528亩,亩产达1059.9公斤,成为全县推广双季稻的榜样。为改变家乡面貌,改善生产条件,1954年,他带领群众把一口龟子塘扩建成小水库,使八百亩稻田得到灌溉保证。1957年,他带领社员修好一条一公里长防洪沟,杜绝山洪危害。他多次被评为县、地、省级劳模,1952年获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爱国丰产模范称号和爱国丰产金星奖一枚;1957年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接见;1964年,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6年,因病去逝。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