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针鱼

针鱼

颔针鱼有两种。尾斑圆颌针鱼和黑背圆颌针鱼。针鱼体呈长圆柱形,稍侧扁。暖水性中上层鱼类。体长一般200~450毫米。喜栖息在近海内湾或河口附近,为颌针鱼中个体较小的一种。

物种简介

名字由来

“针亮鱼”,也有叫它“梁鱼”的,学名叫做鄂针鱼。

主要品种

黑背圆颌针鱼

针鱼实物图名称:黑背圆颌[hé]针鱼学名:Tylosurus melanotus(Bleeker)

科目:颔针鱼科英文名称:Belonidae概述:体呈长圆柱形,稍侧扁。上下颌皆延长呈喙状。上颌大牙垂直。背鳍鳍条23~25,背鳍后部鳍条短,尾鳍叉形。侧线鳞在尾柄两侧形成一隆起嵴。

体型特征:暖水性中上层鱼类。体长一般680~1040毫米。性凶猛,常在水上层追捕小鱼。

分布: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多见于南海,在渤海湾及黄海也有发现。

尾斑圆颌针鱼

名称:尾斑圆颌针鱼英文学名:Tylosurusstrongylurus(VanHasselt针鱼(5张)

英文名:Spottailneedlefish

科目:颔[hàn]针鱼科英文名称:Belonidae

概述:体呈长圆柱形,稍侧扁。侧线在尾柄部不形成隆起崎。侧线鳞142~157个。背鳍鳍条12~15,臀鳍鳍条15~18;尾鳍后缘圆形,基部有一黑斑。

体型特征:暖水性中上层鱼类。体长一般200~450毫米。喜栖息在近海内湾或河口附近,为颌针鱼中个体较小的一种。

分布: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西部。我国仅见于南海长江部分区域也有分布。

鄂针鱼

英文名:Japanesehalfbeak

食虫类:Hemiramphussajori(Temminck\u0026Schlegel)

尺寸:40cm

体型特征:体呈细长状,具圆柱形而稍侧扁。头大侧扁,背面宽平,腹面狭窄。口较大,口裂平。上颌由颌间骨形成三角形的口盖;下颌向前延伸特别长,呈针状;上下颌于相对部分有多列锐利的小齿。鼻孔大,靠近眼;眼大。鳃膜分离,不与峡部相连。体鳞薄,极易脱落;头部和上颌具鳞。侧线完全,在胸鳍处急剧向下弯折,沿腹缘直至尾柄基部。背鳍位于体后半部,约与臀鳍相对;尾鳍分叉,下叶较上叶长大;各鳍均无硬刺。体银白色,背部自头后至尾鳍有灰黑色条纹,两旁有排列整齐的小黑点。体侧中部有一条银白色斑带,在背鳍和臀鳍间较宽阔;背鳍和尾鳍为灰黑色,其它各鳍为黄白色,上下颌及鳃盖均为灰黑色。

九州鱵

九州生活于江河、湖泊的上层,常成群游于水面觅食,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兼食昆虫等。生殖期在5-6月。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中。个体虽不大,但数量相当多,是常见的小型食用鱼类。

捕猎方式

2015年11月,一项发表于《鱼类生物学杂志》的研究显示,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赫伦岛和北斯特德布鲁克岛附近,针鱼被发现在撞向水中不知情的猎物群前会先跳出水面。它们以用尾巴在水面上行进,并以高达每小时65公里的速度跃出以躲避诸如海豚捕食者而著称。

它们看上去能利用其跳跃能力,通常在约1~2米的距离内偷偷接近并捕食更小的鱼类。初始方法很简单,但最后这1米左右才是最重要的。一旦它们跃出水面,基本上就变得隐形,直到其撞入水中。

当颌针鱼在没有跳跃的情况下试图攻击猎物时,它们的攻击范围约有50厘米。在跳跃的助力下,攻击范围会延伸到2米左右,从而使猎物更难跳脱。

食物营养成分

物种对比

参考资料

Tylosurus acus melanotus (Bleeker, 1850).COL.2024-07-30

物种详细信息- Tylosurus acus subsp. melanotus.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07-30

Tylosurus melanotus.Fish Base.202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