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叶薯蓣
五叶薯是一种生长在海拔500米以下的薯蓣属植物,分布于非洲、亚洲、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湖南省、江西省、广东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福建省等地。它是一种有刺的藤本植物,可以缠绕在其他物体和植物周围,最长可达10米。五叶薯蓣的叶子为复叶,每个叶子由3到5个小叶组成,每个小叶长达10厘米。它可以通过马蹄形的小球繁殖,新植物可以从小球中发芽。五叶薯蓣的花生长在穗状花序上。它的块茎可以烹食用,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作物。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五叶薯蓣在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广泛栽培,也在古巴和夏威夷等地自然化。
形态特征
植株
缠绕草质藤本。
块茎形状不规则,通常为长卵形,外皮有多数细长须根,断面刚切开时白色,不久变棕色。
茎疏生短柔毛,后变无毛,有皮刺。
掌状复叶有3-7小叶;小叶片常为倒卵状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形,最外侧的小叶片通常为斜卵状椭圆形,长6.5-24厘米,宽2.5-9厘米,顶端短渐尖或凸尖,全缘,表面疏生贴伏短柔毛至近无毛,背面疏生短柔毛。叶腋内有珠芽。
雄花无梗或梗极短,穗状花序排列成圆锥状,长可达50厘米,花序轴密生棕褐色短柔毛;小苞片2,近半圆形,稍有短柔毛;发育雄蕊3枚。雌花序为穗状花序,单一或分枝;花序轴和子房密生棕褐色短柔毛;小苞片和花被外面有短柔毛。
果黑三棱状长椭圆形,薄革质,长2-2.5厘米,宽1-1.3厘米,成熟时黑色,疏生短柔毛;种子通常两两着生于每室中轴顶部,种翅向蒴果基部延伸。
果期11月至翌年2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米以下的林边或灌丛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江西省南部、福建省南部、台湾省、湖南省南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西藏墨脱。
主要价值
【僳药】王皮狂力:块茎治消化不良,消食积滞,跌打损伤,肾虚腰痛,风湿痛《怒江药》。
【佬药】撒韧:块茎主治贫血,浮肿《桂药编》。
【瑶药】应呆:块茎主治贫血,痢疾《桂药编》。
【壮药】五抓血龙,五回龙:块茎主治贫血,产妇干馊《桂药编》。
参考资料
五叶薯蓣.www.dictall.com.2011-08-01
五叶薯蓣概述及其他信息.中国植物主题数据库.201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