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黄埔村

黄埔村

黄埔村位于霞美镇西部,东邻白石村,西与杜浔镇过洋村交界,南邻山岭村,北邻五社村。源自笼仔埔的黄埔溪向东流至白石村入于浮头湾海域。有乡村公路接省道漳东线,漳诏高速公路从村东南经过。

经济基础

全村耕地587亩(水田450亩,农地137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甘蔗。山地3400亩,造林1400亩,种果2000亩。各种果树种植面积(约数):杨梅500亩,桃、李600亩。魁杨梅品质特佳,远近驰名

有联合体水果营销户20户,个体商户15户,有运输业者所有的汽车4辆,拖拉机10多辆。?水产养殖户1户。

全村饮用井水,以电灯照明。电话基本普及。广播,电视普及,被授予“全省广播电视入户率双100%示范村”。

建乡村公路宽12米,长3?5公里,与省道漳东线相接。建环村道路(土路)宽9米,长1?2公里。建水泥路面村道长300米。

有村医疗所一所

黄埔小学,1990年择址在黄路与垄仔埔2社之间建新校舍,翌年落成,校园面积4004平方米,建筑面积520平方米,设6班级,学生167人,教师10人。

政区沿革

黄埔区于民国33年成立属于霞美乡的黄埔保,以黄厝路、垄仔埔2社社名各取一字为保名。

新中国初期,黄埔的黄厝路社属第四区(旧镇区)白石乡所辖,垄仔埔社则属第七区(杜浔区)院前乡所辖,1955年,从白石乡析出黄厝路社,从院前乡析出垄仔埔社,属旧镇区所辖,1956年,黄埔乡合并于五社乡,1958年9月成立属于旧镇公社五社管理区的黄埔大队,1961年7月撤销管理区,黄埔大队改属新从旧镇公社分设的霞美公社管辖,即今黄埔村。黄埔村辖黄厝路、垄仔埔2社,现共有256户,1155人,其中,黄厝路136户,610人;垄仔埔120户,545人。

姓氏源流

黄厝路为蔡姓聚居地,有聂氏宗祠一座,祖先源自白石村。笼仔埔主要有朱、洪2姓,朱姓有祠堂一座,源流不详;洪姓源自杜浔正阳(清代正阳保,今近城村)。

古迹

德安楼,清乾隆建造的三层内通廊式圆土楼,尚存。?黄厝路有古榕2株,垄仔埔有古榕1株。

参考资料